• <nav id="4cemw"><acronym id="4cemw"></acronym></nav>
  • <acronym id="4cemw"><cite id="4cemw"></cite></acronym>
    無量壽經

    無量壽經原文,無量壽經白話文

    黃念祖居士《無量壽經講座》42集

    admin    2020-02-22    1501

      須彌山是四大部洲的中心,鐵圍山是外圍。日月圍著須彌轉,四天王天在這個須彌山的半腰,頂上是帝釋所住的帝釋天,稱為三十三天,這都是地居天。須彌山以上還有色界天、無色界天都在空中了。這是一般世界的安立情況。但在極樂,須彌山、鐵圍山都沒有了。在極樂世界“唯以自然七寶、黃金為地”,地是七寶跟黃金所合成。“自然”,表示不是造作所成,不因安排而得,所以說是自然。這是由于修德有功,性德自然顯現。七寶的名稱各經不同,這無所謂,這些寶只是打比方而已。因為極樂的美妙,世人無法想象,只好用世間的寶來作譬喻。本經七寶是:金、銀、琉璃、水晶、琥珀、美玉、瑪瑙。至于地的形態,則是“寬廣平正,不可限極”。“寬”是寬闊,“廣”是廣大,“平”是齊平、平等,“正”是正大。沒有山林,沒有坑坎,沒有低洼,“地平如掌”,很寬、很廣、很平、很正,沒有邊際。雖說沒有邊,然后就到咱們這兒了。你一定要說多少個國土,也可以這么說,同時也要承認就在目前,因為它“不可極限”,沒有邊,所以《疏鈔》說“分明在目前”。


      “其心平等”,極樂世界的天時沒有寒暑陰雨之別,一味是溫和晴朗,大地上沒有山河險阻,一片是平坦寬廣,這都是由于法藏菩薩住真實慧莊嚴佛土,所以心凈土凈,心平地平,心和一切皆和。正如曇鸞大師說“依法性入清凈相”,極樂眾相都是依性而入,法性平等一味,無差別相,所以天時地形無有差別;法性廣大無有邊際,如《往生論》說:“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這個國土如虛空一樣,可以容納無窮,往生者再多,也沒有說是擠不下的,所以極樂國土不可極限;法性普具善美,窮微極妙,所以“微妙奇麗,清凈莊嚴”。“妙”就是勝妙難思,“微妙”就是妙中之妙,難思中的難思。“麗”就是華麗,“奇”是奇特,“奇麗”就是獨超無比的美妙和華麗。《觀經》說極樂大地是七寶所成,每一個寶里有五百色光,這些光就像花朵,像群星,像月亮,懸在空中。極樂世界美妙奇特,最重要之處在于整個極樂都是清凈莊嚴。世間也有許多惹人愛戀喜悅的東西,如誘人情欲的邪香、鄭衛之聲的音樂、令人狂亂的流行舞蹈、令人心歡、令人中毒。但極樂國中一切景色令人心悅而無染著,境與心都是“清凈莊嚴”。清凈是無染,莊嚴是具德;清凈令人心靜,莊嚴令人心敬。這就因極樂國土是清凈本性所莊嚴成就,所以微妙奇麗,清凈莊嚴,超逾十方一切世界。


      阿難聞已,白世尊言:若彼國土無須彌山,其四天王天,及忉利天依何而住?


      說到這兒,阿難就問:彼國沒有須彌山,那么四天王天、忉利天(在須彌山頂)在哪存在著?阿難是按這個世界的情況發問。


      佛告阿難:夜摩、兜率乃至色無色界,一切諸天,依何而住?阿難白言:不可思議業力所致。


      佛就反問阿難:我們這個世界,夜摩天(從夜摩以上的天住于空,叫空居天)、兜率天、色界天、無色界天依什么而住?這些天界住于虛空并不依賴須彌山,你為什么認為必須依須彌山呢?阿難答:是不可思議業力所致。“業”是造作。例如目前小學生在家中應做的功課練習,叫做家庭作業。俗話中事業的“業”也是這個涵義。行善的業叫做善業,作惡的業叫惡業。善業就有出生善果的力量和作用,惡業就有出生惡果的力量和作用,這就是業力。阿難是說,從夜摩天以上的諸天,不依靠須彌山就能住于虛空,是因眾生不可思議的共同業力所造成的現象。


      佛語阿難:不思議業,汝可知耶?汝身果報,不可思議;眾生業報亦不可思議;眾生善根不可思議;諸佛圣力、諸佛世界,亦不可思議。其國眾生,功德善力,住行業地,及佛神力,故能爾耳。


      佛就跟阿難說:不思議業你可知道嗎?你本身的果報不可思議。“不可思議”就是超情離見,不是眾生情見所能達到的。“果報”,總起來說,是指過去所作的善業或惡業所感得的結果與回報。果報本來是一回事,但是可以勉強分,“果”是指著因所得到的,“報”是從緣所得的結果。比方種一棵桃樹,桃核那是因,結的桃就是果;光是一個核不行,還要種種的勞動看管,回報于這一方面的就稱為報。佛接著又說:“眾生業報,亦不可思議。”“業報”指業因與果報。由于善惡之業因,則遭受樂苦之果報。都不是思議所能及的。《寶積經》說:“閻羅(王)常告彼罪人,無有少罪我能加。汝自作罪今日來,業報自招無代者。”閻羅王當時就跟罪人說,“無有少罪我能加”,對于你來說,我不能給你加一點點的罪。“汝自作罪今日來”,你自己造罪今天就來了。“業報自招無代者”,這果報不可思議都是自招的。《普賢行愿品》:“菩薩自念,我于過去無始劫中,由貪嗔癡,發身口意,作諸(種種)惡業,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相者(如果惡業是有體有形的),盡虛空界不能容受(虛空都裝不下)。”(據《俱舍論》,惡業勢力最為強盛,雖世尊也不能遮免抑制)所以,“眾生業報,亦不可思議”。做惡得惡的果報,做善有善的果報,都是自然得到的果實。“眾生善根,亦不可思議”。因此《大集經》說:“眾生之行不可思議,眾生境界不可思議。”這兩句話很深。為什么眾生之行不可思議,眾生境界不可思議?不就是咱們的行、咱們的境界,有什么不可思議呀?臨濟禪師說:“你欲識佛祖么?只你能聽法的便是。”今天我們重復他的話,大家能聽的這就是。又說:“每日多般用處,欠少什么?六道神光,未曾間歇。”又說:“六道神光從你面門出入。”六道神光,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能嘗味、口能說話等等,都是神光作用,從來沒有間斷。心中在這兒作念,都是在放神光。這個是臨濟語錄中的精華。禪宗古德有一最精妙的偈語:“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識得性,無喜亦無憂。”偈語是說:凡人的心總是隨著外境而轉動,這本是妄動;但是這能隨外物而轉動之處,實在是幽深奧妙。若能認清了這個轉處,那就是隨著流轉而認識本性了;識了自家本性,當下虛空粉碎,大地平沉;虛空都碎了,還有什么叫“喜”叫“憂”。以上“聽法的便是佛”、“六道神光未曾間歇”、“從你面門出入”、“隨流識性”,皆直指眾生的善根,實在是超情離見,不是思量分別之所能知。所謂眾生的境界、眾生的行不可思議,這就是不可思議。大家雖然信不及,信不及也是這回事。以上是宗門,若論教下,亦復如是。《法華經》說:“若人散亂心,入于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都成佛道了,所以同顯眾生的善根不可思議,也不是思量分別之所能知的。


      “諸佛圣力、諸佛世界,亦不可思議”。《宗鏡錄》:有五種力:⑴定力,⑵通力,⑶借識力,⑷大愿力,⑸佛法之威德力。此五種力不可思議。佛法威德力是五種力之一。法藏大士住真實慧,于無量劫莊嚴佛土,德如普賢。開化顯示真實之際。欲令一切眾生皆得真實之利。以如是大愿大行無量真實功德,故成就圣力與國土皆不可思議。如曇鸞大師贊嘆極樂世界,“光”作佛事怎么可以思議!“水”作佛事怎么可以思議!“影”作佛事怎么可以思議!“聲”作佛事怎么可以思議!最后還有一句話最重要,贊諸往生者“不斷煩惱,得涅槃分,焉可思議”!往生極樂的人沒有斷煩惱就得涅槃,這樣的殊勝方便怎么能思議!這正是極樂世界不可思議中的不可思議。又《金剛頂經》說:“唯此佛剎,盡以金剛自性清凈所成,密嚴華藏。”如是勝妙國土,皆非微塵所成,本非世間物質,不賴萬有引力而維系,故不需有須彌也。且以國土乃金剛自性清凈之所成,故云世界不可思議。


      “其國眾生,功德善力”。“其國”,指極樂;“善力”,修善所得之力。往生眾生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正助兼修,有種種的功德善力,于是可以安住在阿彌陀佛大愿大行大業成就之地。安住極樂就是“住行業地”,住于彌陀行愿成就之地。進一步據曇鸞大師《論注》說:見彌陀身相得平等身業(得佛的身業),聞佛的名號得平等口業,遇見光知法得平等意業。住于如來身口意,這就是住于如來行業地。由于往生眾生有殊勝功德善力,并且安住極樂學習彌陀所行,更加上導師阿彌陀佛的威神功德力,所以不賴須彌山。


      阿難白言:業因果報,不可思議。我于此法,實無所惑。但為將來眾生破除疑網,故發斯問。


      阿難稟白說:這個業因果報不可思議,我沒有疑惑。極樂世界以無比殊勝的因,得無比殊勝的果,我沒有疑惑。我是為將來的眾生,替他們破除疑惑,代替他們提問。對于阿難當機,也是一個很殊勝的示現。


      光明遍照第十二


      經中正在講極樂世界依報、正報的種種莊嚴。這些莊嚴都是事相,所以有人感覺凈土法門跟《金剛經》好像是兩回事。但先師的《凈修捷要》中,“托彼依正”,“彼”是彼土。借彼土的依報、正報,“顯我自心”,來顯明我自己的心。這句話誰在那想到就是誰,每個人的我字都是第一聲。顯自己的心哪!所以種種依報、正報、無量壽、無量光、泉池寶樹,都是說自性,這不是心外取法。所以先要有這個根本的認識,才是真正信入凈土法門。


      佛告阿難:阿彌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遍照東方恒沙佛剎。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若化頂上圓光,或一二三四由旬,或百千萬億由旬。諸佛光明,或照一二佛剎,或照百千佛剎。惟阿彌陀佛,光明普照無量無邊無數佛剎。諸佛光明所照遠近,本其前世求道所愿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時,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為預計。阿彌陀佛光明善好,勝于日月之明,千億萬倍。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本段大意:佛對阿難說,阿彌陀佛的威神和光明,在最尊貴中居第一位,十方一切諸佛都比不上。佛光遍照東方如同恒河的沙子一樣多的佛剎,其余南西北三方與上上下下,也都一樣是普照。倘若是化現的頂上圓光,可以是幾由旬,或百千萬億由旬。至于諸佛的光明,近的照一二佛剎,遠的照百千佛剎。唯獨阿彌陀佛光明普照到無量無邊的佛剎。諸佛的光明所照的遠近,是根據他前生求道時所發愿的大小和種種不同,在成佛時各個自然得到不同的佛光妙果。都是自然成功,不靠安排造作。阿彌陀佛光明賢善美好,超過世間日月的光明千億萬倍。阿彌陀佛的光明在一切佛光中極為尊貴,彌陀實是佛中之王。


      “佛告阿難:阿彌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威”是威德,“神”是神妙、神采。阿彌陀佛的威神光明在十方的佛中最尊第一,所以佛的光明稱為光中極尊,是十方的佛所不能夠趕得上的,所以彌陀號為佛中之王。至于佛佛道同,《金剛經》講“是法平等,無有高下”,為什么出現了最尊和第一的差別呢?日本古德望西師回答得好:“常同常別。諸佛妙德,內證雖同。本愿別故,光有勝劣。”“常同常別”,經常是同,又經常是別。所以這四個字道理很深。在我初學法的時候常聽見上師說:“于差別中解無差別意,于無差別中解差別意。”經常無差別是“常同”,經常有差別是“常別”。現打個譬喻:故宮珍寶館有許多金器,我告訴你這些東西都是一樣的,都是金的。這句話成立。又告訴你這是不一樣的,這個是盆,這個是碗,這個是塔,這個是佛像;并且佛像也不一樣,這是釋迦牟尼佛,那是阿彌陀佛,有種種差別。這句話也成立。剛才我說是同,這話成立;現在又說不同,有差別,也成立,所以“常同常別”就是這么講。所以不同于形式邏輯,承認了同,就不承認別;承認了別,就不承認同。諸佛妙德相證是同;菩薩成佛各有愿力,所以隨著本愿的內容不同,成就自然不同。發愿有大小,所以光有勝劣。因為法藏大士在因中發愿就是要“我作佛時,光明無量……絕勝諸佛”,所以成佛后,佛光最尊第一。法藏發這樣大愿,不是想要拔尖,要超過一切佛;若有這類思想,那就是魔了。這是為度眾生故,要給無量眾生最大的真實之利,所以他須要光明無量。


      “遍照東方恒沙佛剎”,佛的光明可以照東方印度恒河的沙子那樣數不清的佛剎。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個佛剎。“南西北方,四維上下”就是十方,(正有四方,四個犄角又四方,在加上下就十方),佛的光明都能照到。所以稱為無量光。“若化頂上圓光”,佛頂上圓光的大小,“或一二三四由旬”(由旬是個里數,是古代印度行軍一天的里程。有說相當于我們四十里、五十里、六十里等等,總之是五十里左右)。佛頂圓光有的是一兩個由旬、幾個由旬,有的佛是百千萬億個由旬。佛的光明,有的照一兩個佛剎,有的照百千個佛剎。唯獨阿彌陀佛的光明,是普照無量、無邊、無數佛剎。諸佛光明所照遠近,本于他前世求道的時候,所發的愿的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時”,等到成佛的時候,“各自得之”,所以愿不虛發。愿就要產生力量成為愿力,就能夠實現自己所發之愿。不是一個空想,空想稱為空愿;狂想稱為狂愿,那個有什么功德?他這個愿就一定要產生力量,這個力量就能夠實現你的愿,愿和力一致的,所以就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為預計”,等到得道成佛的時候,自然而然就這樣形成了,不是事前設計安排的。“阿彌陀佛光明善好”。這光明之善、光明之好,“勝于日月之明”,超過千億萬倍。所以他的光明是光中極尊,阿彌陀佛是佛中之王。


      是故無量壽佛,亦號無量光佛;亦號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等光佛;亦號智慧光、常照光、清凈光、歡喜光、解脫光、安隱光、超日月光、不思議光。


      “是故無量壽佛,亦號無量光佛”,一直到最后“不思議光”,出了十二種光的名稱。這十二光名也稱十二光佛,總之都是無量壽佛的名號。在《首楞嚴經》中,這個大勢至法王子和他的同倫五十二菩薩一起來到佛前,說過去恒河沙劫以前(我們說十劫是示現,這又一個證明),“有佛出世”,名字叫無量光。你看無量光不是恒河沙劫前就成佛了嗎?“十二如來,相繼一劫”,有十二個如來在一劫中相繼成佛。就在一劫之中出現。“其最后佛,名為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大勢至菩薩,是從恒沙劫以前的無量光佛那里學到了念佛三昧,所以大勢至菩薩是凈土宗的初祖,是專純修持念佛的。觀音還不是,觀音是耳根法門。還有密部的經典,壇城里頭有十二個曼陀羅,十二大圓鏡智寶像(阿賴耶識就轉為大圓鏡智,轉識成智就成佛了),其名為一切三達無量光佛,以致最后是智力三明超日月光佛,十二個。所以和《無量壽經》都是一致的。


      ⑴“無量光”。曇鸞大師(現在我們凈土宗祖師里頭遺漏了曇鸞大師和道綽大師,今后必須更正)在《論注》里發揮凈土宗玄旨,非常透徹,是稱為大德。他不但有《往生論注》,他還著有〈贊阿彌陀佛偈〉,對于十二光佛,每佛他都作了一個偈子,都非常之圓妙,非后世的人所能及。〈贊無量光偈〉有:“智慧光明不可量,故佛又號無量光。有量諸相蒙光曉,是故稽首真實明。”這四句話深有意趣。底下我說:“大師此贊深契圣心。”大師這個贊契合諸佛的本心,指出光明的殊勝體性。我們不要把光明只看成是事相,應知光明就是智慧,智慧和光明是不二的。為什么可以這么說呢?這個無上的殊勝的妙義可以從《首楞嚴經》得到理解,經中〈觀音圓通章〉說:“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脫……聞復翳根除,塵銷覺圓凈。凈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經中大意是:從耳根這一根反聞自性,達到本源,所有六根同時都得解脫。恢復了聞性,如幻翳的六根頓然消除,外面的六塵同時消滅,顯現了圓凈的本有覺性。清凈達于極度,本有的光明自然顯發,寂而常照,含容十方虛空。這一段經文說明了恢復聞性,六根解脫,塵銷覺凈,凈極光通,全部顯示了智慧與光明的不二和兩者的妙用。以下幾句經文更有所幫助:“塵垢應念銷,成圓明凈妙,余塵尚諸學,明極即如來。”智慧與光明的登峰造極即是如來。根據所引《首楞嚴經》文,我們可以理解曇鸞大師偈中“智慧光明”之義。下說“不可量”。由于眾生六根六塵都成障礙,因此一切都有限制,都是有礙。佛是根塵俱銷,覺性圓滿,所以一切無礙,不能局限,無法稱量,所以說無有量,所以佛號無量光。凡是有量的一切根心世界,都因佛光而能開曉,“是故稽首真實明”,這個明稱為真實明。所以我們看古人的東西,一個字都不能放過。不懂就存疑,不要隨便籠統的用自己的思想作解釋、猜測。“真實明”是說這個光明就是真實,所以要禮敬。本經的特點就是三個真實:真實之際、真實之慧、真實之利。這里曇鸞大師說的真實明,佛光也是真實。由此可見極樂的依報、正報是純一真實。


      前頭講過彌陀的本愿“一切皆成佛”,不僅僅是有情、無情也都成佛,和《楞嚴》的“一切事究竟堅固”。所以光明就是真實,就是佛。這里引禪宗,這一段文字我這講演的能力也就不夠用了,也只能夠說到這個地方。宋大慧禪師說:“只以此光宣妙法,是法即是此光明,不離是光說是法。”極樂世界一切都可以令人增長善根,都可以做佛事。極樂國中萬物放香,香可以作佛事。菩提樹影能令見者得三種忍,都是在作佛事。而這個地方說只以此光宣妙法,這光大有極殊勝之處,所以本經一開頭就是放光現瑞。眾生就是愚癡,愚癡就是黑暗,無明的對面就是智慧,智慧就是光明,光明就能破暗。凡是大家有修持人,都會有這種經驗,只有在你自心極端虔誠、極端清凈,離一切念而不斷滅的時候,在這種情形之下才能見光,當你見光之后,所給你增長的是更加的虔誠、更加的清凈,這就是光明在宣妙法。可見極樂一切都有妙用,但是唯有光明的妙用無窮。十二光佛都是顯示佛光的妙用,佛光是光中極尊,佛是佛中之王。可見佛之功德遠勝余佛也,因佛光妙用超過一切。《禮贊》說:“彌陀世尊,本發深重誓愿,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唐玄奘大師所譯《阿彌陀經》叫做《稱贊凈土佛攝受經》,經說:“彼如來(阿彌陀佛)恒放無量妙光,遍照一切十方佛土,施作佛事。”以上引證,足證極樂主要是以光明攝化眾生,施作佛事,正與禪宗大慧禪師的“只以此光宣妙法”完全相合。下一句“是法即是此光明”,正顯是法與光明本來不二,即智慧與光明不二。“是法”,指真如與諸法實相,即是真實之際。曇鸞大師稱無量光為真實明,真實明就是本經的真實之慧,是真實之際所發的光明,所以光明就是智慧。“不離是光說是法”,“是光”指佛光,清凈本體所發的光不離這個光明來說真實之法。光明是真實之際的照用,本體的照用就是真實之慧,顯示光明與智慧的不二。“只以此光宣妙法”,就正是惠以真實之利。正顯本經的三真實。本經中說佛光照到的人,“莫不安樂,慈心作善,來生我國”。又“遇斯光者,垢滅善生,身意柔軟。若在三途極苦之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他的苦頓然休止),命終皆得解脫”。又《觀經》說:“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舍。”所以“念佛時即是見光時,見光時即是見佛時”。都是惠以眾生真實之利。所以曇鸞大師偈中說“有量諸相蒙光曉”。因為這是智慧光明不二的真實明,所以能開曉諸有中一切的相。偈中的“開曉”,在此處是顯現的意思。至于眾生,也是諸有中一切相的一種相,所以佛光就使一切眾生得到了開曉。此處的“開曉”是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的意思,簡淺地說就是開示眾生明悟本源。這就是一切眾生蒙光曉的真實之利,因此明曉了達真實之慧。曇鸞大師的《往生論注》說:“若遇阿彌陀如來光照……是等眾生,種種意業系縛,皆得解脫入如來家,畢竟得平等意業。”一個眾生如果遇見彌陀如來的光,意業上的種種纏縛都可解脫了(這思想上的扣,有時多少劫也解不開,所以禪宗之不可思議就是頓然間給你解掉一些扣),入如來家。“畢竟得平等意業”,將得到如來究竟的平等意業,也就是自己與佛心心相印了。這就是遇見佛光所得的利益。所以曇鸞大師最后要“是故稽首真實明”,要向佛光頂禮了。我要再多說就更變成畫蛇添足了,只有大家自己去參。


      ⑵“無邊光”。許多古德把“邊”字解釋為邊際。“無邊”乃是顯示佛光普照、廣大無邊的意思。唯曇鸞大師高出一著,把“邊”字解成“二邊”、“邊見”的邊。曇鸞大師〈贊佛偈〉中:“解脫光輪無限齊,故佛又號無邊光。蒙光觸者離有無,是故稽首平等覺。”這些偈子,在中國一段時期中沒有了,所以明代的一些大德沒有見到這些著作,現在我們從國外又得到了,大家要知道這些因緣,有的時候我們超過古代人了,像我們能看到這些凈土宗的佚書,這是一個超過古人的地方。蓮池、蕅益就沒見過這些,要見著他早引了。凈土宗的佚書有十來種都回來了,《無量壽經》一直沒有善本,現在有了善本了,這是我們超過古人的地方。因緣!不是善根,咱們的善根比古人差得多了。所以曇鸞大師用解脫來注解無邊,是比其余的人都殊勝。“無邊光”,他直接解釋為是解脫光。解脫是涅槃三德(法身德、解脫德、般若德)之一。法身是人人本具,但因不如實知真如法一故(不能契合實際,了知真如之法本來不二),不覺起念,于是墮在無明,輾轉成為無量煩惱與纏縛。現要解脫,返本歸元,認識本有的法身,就須清除一切差別,遠離兩邊,合于中道,契會真如。因此解脫正顯離邊絕待,所以曇鸞大師用十二光中解脫光來顯明“無邊光”的深義。這是第一層,以下還有。“輪”是圓具之意,例如自行車的輪子,輪是圓的,輪中裝有很多根輪條,少了幾根條就不好用了。所以“輪”是表示圓具、具足。所以解脫光輪就說明解脫德的圓滿具足。“無限齊”,“限”是局限,“齊”是同樣。“無限齊”是沒有局限,也沒有能跟他同等相比的。沒有局限,所以稱為“無邊”。這是第二層涵義。贊中第三句“蒙光觸者離有無”。有是一邊,無是一邊。人都在邊見之中,要么就說有,要么就說無。可是佛光一照,就離開了有無兩邊,離開一切邊,邊和中也都離了,一切不二,契合中道,究竟解脫,所以稱為解脫光。這才是無邊光的殊勝本意。這也就是《論注》所說:蒙光一照,得到阿彌陀佛的畢竟平等的意業。平等之中當然就沒有一切邊見的差別了。末后贊云“是故稽首平等覺”,又是平等,我們要來頂禮平等覺。“平等覺”就是指阿彌陀佛。漢譯的《無量壽經》就稱為《清凈平等覺經》,所以無量清凈平等覺也就是阿彌陀佛的名號。覺就是佛,漢譯的本經稱阿彌陀佛為無量清凈佛,又稱無量清凈覺。所以無量清凈平等覺就是無量清凈覺,就是無量壽佛,就是阿彌陀佛。曇鸞大師的這四句偈,粗淺的大意,無邊光者,就是離開有無、一切等等的邊,而得解脫,圓滿具足。就是圓證涅槃三德中的解脫德。這個光的妙用是沒有局限,一切光都不能同它相等、相比。凡是蒙受此光照觸的人,都離開有無等邊,從容中道,得到解脫的真實利益。所以我頂禮無量壽佛——平等覺。


      ⑶“無礙光”。曇鸞大師偈:“光云無礙如虛空,故佛又號無礙光。一切有礙蒙光澤(澤是恩澤),是故頂禮難思議。”“無礙”是自在無礙的意思。沒有障礙,才能自在;相反,處處都受抵制,都有約束纏縛,便沒有自在了。世間最無礙的是虛空,阿彌陀如來所放的光或云(云狀的光)也都同虛空一樣,沒有任何障礙,所以佛光又號為“無礙光”。本師世尊說:“我為法王,于法自在。”所以佛光一切無礙。眾生在迷,在纏縛之中,處處都是障礙,這些有礙的苦難眾生,若能蒙受佛光的照臨,都受佛光的恩澤,消除障礙。足證佛的悲心愿力、佛光的妙用無窮,自在無礙的光明遍照,一切有情蒙受光益,都不可思議,所以我應頂禮阿彌陀佛難思議。


      ⑷“無等光”。見唐、宋兩譯,《魏譯》是“無對光”。“對”是對比,“等”是等同,都有相等相同的意思。無等與無對只是譯者用字的不同,所以可以引用曇鸞大師贊無對光的偈語。偈子是:“清凈光明無有對,故佛又號無對光。遇斯光者業悉除,是故稽首畢竟依。”佛心清凈,所以佛光清凈。佛的清凈光明,沒有任何其他光明可以相等和對比的,所以稱為無對光。沒有對等,這是絕待,就沒有對待了。用語言文字來解釋絕待是說不清楚的,勉強說有點像世間用語中的絕對。絕對,那就沒有對待的了。可是大家要知道,你說個絕對早已是相對了,絕對跟相對就是一對,它就有對了。這是語言達不到的,這些道理只有自己真實用功、真參實究。“從門入者,不是家珍”。大家所看到、所聽到的,都是從眼耳等門進來的,這不是你自家的珍寶。我又引了一段解釋,只有自己去默默的體會,但這一段《楞嚴經》來說明無對,確實是相當恰當。《首楞嚴經》佛問文殊:“你是不是文殊?”這問也很怪了。文殊大士答:“我真文殊,無是文殊;若是文殊,則二文殊。”這個意思絕待了。文殊菩薩說:我真文殊,沒有什么叫做文殊;倘若是文殊,那就有兩個文殊了。所以有人說《楞嚴》是假的,我剛學佛時,在重慶遇見我舅父梅老居士就問他:你對于這事怎么看?他頭一句話:“誰能假的出?”“假的也好!”這就把這些佛學家鉆固執考證給破掉了。大家能不能體會文殊這話的意思,真文殊,沒有什么是不是,說是說非早就是落二落三。所以無等光,沒有對待,正顯本經的真實之際。這一段很多,我們的語言也只能說到這兒,苦于娘生的舌頭太短,就是廣長舌相也說不清楚。所以“三世諸佛只得口掛壁上”,到了最殊勝的地方,非言語所能現,所以稱為不可思議。


      ⑸“智慧光”。曇鸞大師在〈無量光佛偈〉中已指出“智慧光明不可量,是故稽首真實明”。贊無量光為真實明,顯明佛光是從真實本體所發的光明,佛光即是真實之慧,所以智慧光明本來一體不二。這方面前已宣明,所以在本偈中只贊智慧光的妙用。偈說:“佛光能破無明暗,故佛又號智慧光。”因能破無明的只有智慧,佛光既能破除眾生無明心垢,所以稱為智慧光。唐代高麗大德憬興說:“光從佛無癡善根心起,復除眾生無明品心,故智慧。”憬興師說佛光從清凈心所起,又消除眾生無明,所以是智慧。佛光具有消除眾生根本無明的妙用,真能給眾生真實之利,所以阿彌陀佛贊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⑹“常照光”,見《宋譯》。《魏譯》是“不斷光”。凈影師說:“常照不斷,名不斷光。”足證《宋譯》的常照光就是《魏譯》的不斷光。曇鸞大師偈:“光明一切時普照,故佛又號不斷光。”贊佛光明,寂而常照,在一切時中光明普照,沒有間斷,沒有遺漏。妙光普照,妙用常存,大恩大德,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⑺“清凈光”。曇鸞大師說:“道光明朗色超絕,故佛又號清凈光。一蒙光照罪垢除,皆得解脫故頂禮。”大師稱佛光是道光,當然遠遠不是凡情的俗光——火、珠、日、月等等的光。這是由于道而產生的光,與道一味的光,所以明朗,并且妙色超絕(《觀經》講,一個光中有多少種微妙的顏色),超過一切世間,“絕”,就是不可及,所以稱為“清凈光”。大師又說,這光只要一照你,罪垢就消除了,都能得到解脫,所以我頂禮阿彌陀如來。《往生論》說:“極樂世界三種莊嚴入一法句”。一法句是什么?清凈句。清凈句是什么?就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所以這清凈光就是清凈句,就是法身,也正是我們的自心,所以才能有如是不可思議的妙用。但是我們現在應該慚愧,我們有這么殊勝的妙心,就是還沒有開顯。


      ⑻“歡喜光”。曇鸞大師偈:“慈光遐被施安樂,故佛又號歡喜光。”遐是遠、是廣。由佛慈心而生的光,能遍照到無極的遠方,能把安樂普施一切眾生。眾生得到安樂,皆大歡喜,所以又號“歡喜光”。


      ⑼“解脫光”。見《宋譯》。《魏譯》只有“無稱光”。從曇鸞大師贊光偈可以看出,無稱光的實德即是會本所選《宋譯》的解脫光。贊語說:“神光離相不可名,故佛又號無稱光。因光成佛光赫然,諸佛所嘆故頂禮。”“神光”是贊佛光神妙,凡情是無法推測。神光本是光,但神光是離開相。光離開一切相,正顯即相離相,當相即道。這個是密宗的道理。當相即道,即事而真。不須要除去一切事才是真,事就是真。這同《首楞嚴經》“一切事究竟堅固”完全一致,事相并非虛妄,而是究竟堅固。一切事都究竟堅固,正與本經的“一切皆成佛”同是一真法界,無上大圓滿境界。這樣的妙光,它的妙德無法安名、無法稱贊。阿彌陀佛的成就,正因如是離相的妙光,所以曇鸞大師說“因光成佛”。如是妙光炳赫虛空,十方諸佛都同聲贊嘆這樣不可思議的光明,所以曇鸞大師由衷發出愿向光頂禮。大師的贊語也正切合《宋譯》的“解脫光”,解脫德是涅槃三德,只有當相即道才能不為相累,真正離了相。必須即事而真,才入如來智海,觸目菩提。“因光成佛”,正顯智光妙用,照見五蘊都是第一義空,煩惱即菩提,究竟解脫。由般若德而解脫德,恢復本有法身德,圓證無上菩提。正是因光成佛。乃知此光正指解脫德,修德功圓,究竟成佛。可見《宋譯》中“解脫光”,正與《魏譯》之“無稱光”不二。佛光離相,指出事理之本體;因光成佛,顯出解脫光的妙用。所以經中說,贊佛光明,至心不斷,即可往生。這才能跟《圓覺經》那些不可思議的道理相合,所以大乘佛法不可思議。所謂這神光離開一切相,就離開我們世俗的這些形象,不可名狀,因光成佛。光也很直、很明顯,但是神光又離相,所以神光離相,因光成佛,是指著自覺覺他的德,因為光而自覺,達到解脫,才能覺他,就是“解脫光”的德意。實際上,這個離相的光經常在攝受念佛的人不舍。大家要知道,現在種種的所謂群魔亂舞,很多邪說異端,到處都有陷坑,到處都有定時炸彈,而大家還都是很平安,這有佛力加被在里頭。我們為什么一直走上正路沒有入邪途?這很不容易的事情。這就是解脫德,蒙光的加被。


      ⑽“安隱光”(即安穩光)。見《宋譯》。身很安心很穩,五濁惡世,八苦交煎,不能來干擾你,就是安;山崩地陷也不能動搖你,就是穩。《魏譯》中是“炎王光”。曇鸞大師偈中是“光焰王”。《唐譯》是“光照王”。曇鸞大師贊:“佛光照耀最第一,故佛又號光焰王。三途黑暗蒙光啟,是故頂禮大應供。”魏、唐兩譯與曇鸞大師贊中,這個光的名字中都有一個“王”字,大師贊中又說“佛光照耀最第一”,正顯彌陀光明是光中極尊,乃光中之王。所以稱王的原因,就在于最難救度、最極苦痛的三惡道眾生(地獄中是黑暗極了,臭極了),在惡道之中蒙光啟發,離苦得樂,成就菩提。這是十方諸佛度生大愿登峰造極的地方。顯此光德,所以《宋譯》此光用安隱為名。脫離三惡道,往生極樂,無有諸苦,但受諸樂,是安;在彼國中壽命無量,證不退轉,一切外緣莫不增上,決定解脫,因光成佛,萬修萬去,萬去萬證,極安極穩。足證彌陀悲心、愿力、智慧、方便,圓滿究竟,超勝一切,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宗鏡錄》說:“安隱快樂者,則寂靜妙常。”既寂靜又妙常,是寂而常照;既妙常又寂靜,是照而常寂。是知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是安義。三際一如,無去無來,是隱義。可見“安隱光”正指常寂光,所以魏、唐等譯光名中都有王字。常寂光是法身彌陀的妙德,所以能令三途眾生蒙光離苦,向道眾生因光成佛。阿彌陀于寂靜妙常——常寂光中光明普照,令一切眾生安穩快樂,離諸生滅,所以叫做“安隱光”。


      ⑾“超日月光”。曇鸞大師說:“光明照耀過日月,故佛號超日月光。釋迦佛嘆尚不盡,故我稽首無等等。”《超日明三昧經》中說:“日之光明,照現在事。人物蠕動,百谷藥木,諸天龍神,皆因日成,普得茂活。日不能照二鐵圍間,亦不能照人心本,令開達也。但照有形,不照無形。超日明三昧,所以勝者何?殊照十方,無邊無際。三界五道,靡不徹暢。”太陽的光照不過鐵圍山,兩個鐵圍山之間的地方,太陽光就照不到了。鐵圍山現在還很難知道,不過我們可以想像到,有很多中微子在空中密集而形成的屏障,可能就是鐵圍山。一個是太陽的光不能照透鐵圍山的那一邊去;一個就是太陽的光能照一切有形,生長天地萬物,但不能照無形……不能照明人的本心。太陽來了,黑暗取消了,看見東西了;但是自心是什么,自己不知道。在這方面太陽就沒有用了。超日明三昧能普照十方,能透過鐵圍山,一切不能障礙。對于欲界、色界、無色界和六道有情,都能徹照,令明本心。它能照人心,讓你能夠明白本心。就是說超日光三昧尚且是如此,何況彌陀光明超越一切,具足一切三昧,所以佛就號為超日月光。

    本文鏈接:http://www.www9997dd.com/post/260.html

    轉載聲明:本站發布文章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本站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請發表您的評論

    丁香婷婷影音先锋5566,麻豆主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中文字幕欧美日韩久久,国产免费午夜高清
  • <nav id="4cemw"><acronym id="4cemw"></acronym></nav>
  • <acronym id="4cemw"><cite id="4cemw"></cite></acrony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 欧美日韩一级片在线观看| 最新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av麻豆| 午夜毛片不卡免费观看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在线观看| 色婷婷精品免费视频| 欧美中文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天天在线午夜更新| 亚洲国产日韩精品| 亚洲va欧美va| 波多野结衣女女互慰| 在线观看免费宅男视频| 亚洲砖码砖专无区2023| 91中文字幕yellow字幕网| 欧美日在线观看| 国产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成年女人色毛片| 国产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麻豆| 亚洲欧美另类精品久久久|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 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 国产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 |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高请 | 日韩色图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欧美综合|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 美妇浑圆硕大高耸美乳| 好爽好深好猛好舒服视频上| 国产91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丝袜乱系列大全目录| 男人强行被开发尿孔漫画| 国产青草视频在线观看免费影院| 免费大片黄手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无线码欧美成人| 美女胸被狂揉扒开吃奶二次元| 日本簧片在线观看| 国产ts人妖视频| jealousvue熟睡入侵中| 欧美性猛交xxxx免费看蜜桃| 国产国语对白露脸正在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