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4cemw"><acronym id="4cemw"></acronym></nav>
  • <acronym id="4cemw"><cite id="4cemw"></cite></acronym>
    無量壽經

    無量壽經原文,無量壽經白話文

    黃念祖居士《無量壽經講座》35集

    admin    2020-02-27    1741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禮拜歸命。以清凈心,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聞我名,壽終之后,生尊貴家,諸根無缺,常修殊勝梵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二十五、天人禮敬愿。二十六、聞名得福愿。二十七、修殊勝行愿。)


      第二十五、天人禮敬愿,以及聞名得福、修殊勝行兩愿,都沒有提到往生,可見不是所有念佛的人個個都能往生,只有認真如法修持的人才能如愿。還有一些肯定可以得好處(天人禮敬、得福、來生修梵行都是好處),但不能往生。所以這三個愿,是指著這個雖然聞名,雖然也信樂,雖然也禮拜歸命,也來修菩薩行,修種種善,但是未契彌陀本愿,缺少發菩提心與一向專念,功德不足,不能如愿。第二十五愿大意: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聽到我的名字,就歡喜信受,虔誠禮拜皈依,用清凈心修習六度萬行菩薩所行之法,因此這樣就“諸天世人,莫不致敬”,種種天界及世間有情對于這人沒有不尊敬的。


      現在很多人修橋補廟,到處趕道場種種的隨喜功德。他拿些錢,甚至于給人治病、施藥,印經、造像,種種的六度萬行,但是這里沒有強調,持名是“諸善中之王”,三輩往生都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所以“發心”很重要。朝鮮大德元曉大師講了兩種:⑴“緣事發菩提心”,緣事發心還比較容易;⑵“勝義諦菩提心”,勝義諦菩提心就很難發起,能理解都不容易。不落二邊,勝義諦、第一義諦。能夠了解第一義諦,發了第一義諦的心,無佛可成,無眾生可度,可是我還是愿度一切眾生,皆成佛道;雖然度一切眾生皆成佛道,也無佛可成,無眾生可度,是這樣的心。這還是勉強宣說,實在是言語達不到。


      第二十六、聞名得福愿。“若聞我名,壽終之后,生尊貴家,諸根無缺”。愿文中多見這個“聞”字,這個聞包括了信受,不等于一經于耳。由于聞名包括相信和接受,所以聞名得福。雖不能往生,但壽終以后“生尊貴家,諸根無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最要緊的還是意根。這個人很明白,不糊涂、不顛倒、不是瘋,沒有精神病。最苦的是精神病。


      第二十七、修殊勝行愿。大意是:由于聞名信受,所以得二十六愿的福,但是更重要的是“常修殊勝梵行”。梵行是清凈的行,一般是指的離欲的行。這個梵字指的是梵天,梵天是色界天,梵天就無欲了。這個梵天雖然有形色,但已經不是血肉之軀了,所以離開了淫欲。按一般的修持來說,一個人在一生之中,只要有一次男女之間的肉體關系,就沒有資格生到梵天。可見生天也不容易。所以橫出三界是不可思議的事情。梵行是清凈無欲之行,《法華經·嘉祥疏》說:“有人言通取一切的戒為梵行,別名斷淫為梵行,故《大品》曰:‘淫欲障生梵天,何況菩提!’”通說則是一切的戒都叫做梵行,特別說斷淫是梵行。另外一個解釋就深入了,他說:“梵行之相者,梵名涅槃,即根本法輪大涅槃也。行即萬行,到大涅槃也。”所以梵行是根本法輪大涅槃,是法身德、解脫德、般若德三德圓滿的大涅槃。達到大涅槃之行就是真正梵行。經中說修殊勝梵行,包括以上兩個意思。因為聞名信受的功德實在不可思議。如《尊勝陀羅尼經》:“諸飛鳥畜生,含靈之類,聞此(聽見)陀羅尼,一經于耳,盡此一身,更不復受。”這些動物只要這個陀羅尼的聲音進了它耳朵,就不再受這個身了。又《涅槃經》曰:“是大涅槃,亦復如是。若有眾生,一經耳者,卻后七劫,不墮惡趣。”一經于耳,尚具上述功德。何況經耳之后,兼能信受,其功更勝。所以來生可望達到這樣甚深的境界。


      我作佛時,國中無不善名。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皆同一心,住于定聚。永離熱惱,心得清涼。所受快樂,猶如漏盡比丘。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二十八、國無不善愿。二十九、住正定聚愿。三十、樂如漏盡愿。三十一、不貪計身愿。)


      第二十八、國無不善愿。愿文是:“我作佛時,國中無不善名。”《阿彌陀經》:“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極樂國中沒有三惡道,連名字都沒有,更何況有實。這些鸚鵡、孔雀、迦陵頻伽等等,都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靈峰大師于此更有妙解。《彌陀要解》說:“問:白鶴等,非惡道名耶?答:既非罪報(所生),則一一名字,皆詮如來功德。所謂究竟白鶴等,無非性德美稱,豈惡名哉!”是諸眾鳥都是彌陀性德所顯現,故其名字乃表性德,是如來的究竟功德,所以白鶴就是究竟白鶴,這還不是性德美稱嗎?再考證在《觀經》說:“如意珠王(就是摩尼珠,能出生一切寶),涌出金色微妙光明,其光化為百寶色鳥。”可見極樂的依報正報,都是如來果覺之所莊嚴。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彼土一色一香,一塵一名,無非中道,都是不可思議法界的全體大用。是故彼國一一名字,皆顯如來性德。如來證窮法界,照徹心源,功德究竟。以一真一切真,一究竟一切究竟。又以假名詮顯實法,故彼土一一名字,悉皆究竟,都是不可思議的功德。本經中“無不善名”,那就不僅是沒有惡道的名字,并且擴大到沒有一切不善之名,于是龍樹大士的解釋很合本經。龍樹大士說:“彼尊佛剎無惡名,亦無女人惡道怖,乃至無有諸趣惡知識。”阿彌陀佛的佛剎里頭沒有惡名,沒有所謂三惡道的名字,也沒有女人惡道怖。所以出家作比丘,種種的來干擾,近代的例子,一個人在天津講經,講得很不錯,大家就找一個娘姨,給他洗衣服做飯。后來他就跟這個人發生了關系,還俗了,還俗之后他來到了北京,很苦,就在后門那個地方賣菜。有一天一個當年聽經的人看到他說:你在賣菜,你不是當年那個法師嗎?這一說,他非常慚愧、痛哭,不久就死了。也就是說,他這個理解不是很淺,這是一種很大的干擾,所以要善自護持。極樂世界“國無女人”,都是大丈夫相。“沒有諸趣惡知識”。我們現在就有種種的惡知識,他以善知識的面貌出現,自稱法王、活佛、種種大法師,而實際上確是惡知識,是冒充別人商標和包裝的假藥。所以現在修道之難,就難在分別善知識與惡知識。要“尊師重道”,可是你尊的是什么樣的師?你重的是什么道?你從惡知識那兒來一點邪道,你要去尊,最后就同《楞嚴》所說的:“師及弟子,俱陷王難,死墮無間獄。”所以極樂世界沒有諸趣的惡知識,天趣的(天魔)、人趣的(欺世盜名、為非作歹的假佛教徒)、修羅趣的(擾亂正教的阿修羅)、畜生趣的(例如中國北方的黃白狐柳)、鬼趣的(種種邪惡鬼神)。當然,地獄趣不會成為惡知識,因為他不自由。又《疏鈔》說:“由耳之所聞,唯是諸佛如來萬德洪名,菩薩、聲聞及諸天善人,種種嘉號,曾無三惡道名字,歷耳根故。”耳中不聞惡名,所以說“無不善名”。


      第二十九、住正定聚愿。愿文:“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皆同一心,住于定聚。”大意是:生在極樂不但是形狀相同,都是三十二種大丈夫相(不像咱們世界上,黑皮膚、黃皮膚、白皮膚、棕皮膚,分成人種的差別),并且心也同一,都是“住于定聚”。安住在正定之中。聚就是類,也就是安住在正定這一類之中。“正定聚”也叫不退轉,就是阿鞞跋致。眾生可以分為三類,也可以說分為三聚,就是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這么三類。這三類的劃分有三種不同,大乘和小乘有所不同:⑴日本《會疏》中的提法:以必墮六趣為邪定,像人已在六趣,以及必然要墮到六趣的,都是邪定;以一定會達到菩提果的,叫正定;在這兩者中間,上上下下沒準的,叫做不定。這樣劃分三類,邪定就很低了。⑵必定證悟的是正定,決定不會證悟的是邪定。例如現在有人跟著這些邪惡知識,修他的邪法,入他的邪定,那怎么能證,怎么能悟,都不可能了,所以是邪定聚。介乎二者之中的,就是不定聚,有緣就會證悟,沒緣就證悟不了。⑶《起信論》說,在十信位以前,就是還沒有達到十信的人(現在很多居士、出家人,還沒有達到十信),不信因果,都叫邪定。在別教的十住位以上才是正定,這是大乘正定聚,決定成功了。在十信位是不定,十信位的人就如春風中的柳絮,隨風上上下下,升沉不定。所以修行的人不要認為自己很有水平,其實這個水平不見得會保持得住。十信位尚如柳絮忽上忽下,何況連信位都沒有到,所以我們今生必須要討一個決斷。其中最殊勝方便的法就是求生凈土,憑佛大愿的力量,極樂人民都入正定聚。龍樹菩薩說:“以信佛因緣,愿生凈土,起心立德,修諸行業,佛愿力故,即便往生,以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聚。正定聚者,即是阿鞞跋致不退位也。”以信佛的因緣,愿意生到凈土,發菩提心修行種種功德,以佛的愿力的緣故,行人得到往生,由于佛的愿力加持,都入大乘正定聚。以上龍樹大士法語正好解釋本愿。


      以上所說凡夫往生凈土,雖未斷惑,仍是凡夫,但都入大乘的正定聚,都是阿鞞跋致,這已令人震驚了,可是善導大師還有更令人震驚的話,大師開示說:本愿也“具現生不退之密意”。就是說彌陀這條愿,也包括我們仍在地球生活、修習凈業而還沒有往生的人。大師是依據本經二十二品里頭(原是《唐譯》):“善男子,善女人,若已生,若當生,皆悉住于正定之聚,決定證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其中“若當生”怎么講?應當生,還沒生。咱們算不算?現在咱們雖然沒有往生,還是個人,但憑彌陀大愿之力,臨終會往生,就是當生,佛會來接引;所以現在在人世間就已經住于正定之聚,超過十信位了,不是升沉不定了。這才叫不可思議之法,所以是大恩大德。又《阿彌陀經》:“已發愿,今發愿,當發愿,皆得不退轉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只要發了愿,都不退轉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既然不退轉了,就是正定聚。所以凈土法門不可思議就是在這里。是明得生彼土,便入正定之聚,必證大涅槃果。故善導大師說:“不斷煩惱得涅槃。斯示安樂自然德。”所以善導大師就說,這個愿也具現生不退之密意。當生的人也入正定聚,這是一個不共的說法,別的人還沒有這么說。所以善導大師了不起,蓮池大師他們都欽佩,他說:大家傳說是彌陀的化身,縱然不是彌陀,也是觀音、勢至、文殊、普賢之類。他是戒行種種的,見著婦女從來不露齒笑,所有錢都拿來寫經,就是教化一切念佛,在他當時長安城里沒有一個人不念佛的。


      第三十、樂如漏盡愿。愿文是:“永離熱惱,心得清涼,所受快樂,猶如漏盡比丘。”大意是:心中清涼,永遠離開遍體如燒、心中如焚的苦惱。不但除苦,而且所受快樂像得了漏盡通的比丘,就是證了阿羅漢。為劇苦所逼,身熱心惱,叫做“熱惱”。《法華經》說:“以三苦故,于生死中,受諸熱惱。”今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所以永離熱惱。《大智度論》說的:“人大熱悶,得入清涼池中,冷然清了,無復熱惱。”正是本愿的“永離熱惱,心得清涼”。往生極樂國土即是進入清涼池,身心清涼,一切都是殊勝、美妙,所以就永離熱惱,但受諸樂,所受的快樂“猶如漏盡比丘”。“漏”是泄漏,也就是煩惱的另外一個名字。因為有煩惱存在和活動,你的心就被它牽引,念念都是煩惱之中,一念接一念,煩惱不斷。這心跟著煩惱跑,就像器件漏水,總有水外流,所以叫做漏。眼、耳、鼻、舌、身、意這六個門,天天流泄煩惱。斷盡煩惱的比丘,沒有煩惱了,稱為漏盡比丘,就是阿羅漢。這個叫做漏盡通。前五種通是有漏通,第六通才是漏盡通。有漏通,其他的外道邪魔都可以得到,唯獨漏盡。當然漏盡了就不是外道,而是阿羅漢。所以漏盡比丘沒有染著,這個樂是真樂,是大乘的法樂。所以就是說,極樂國中的人,有的雖然仍是凡夫,但是沒有熱惱,清涼安樂,如同漏盡比丘一樣的快樂。這種法樂法喜,不是世間的一切快樂所能相比于萬一。


      第三十一、不貪計身愿。愿文是:“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大意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若起心動念去貪求、留戀、執著、計較自己的色身,我就不成佛。這個愿正是破除身見的良藥。身見是見惑的第一位,因為許多修行人是附法外道(名為佛教徒,可是有外道思想),他們有嚴重的身見。雖也念佛誦經,可是心中還是留戀自己這個身、考慮這個身,老為這個身作打算。就是吃點什么、練點什么,研究種種的養身之術,如何把這個身體保養好、修煉好;或想肉身在世間多呆一會兒,最好是長生不老;或者修出新的身,成為金仙,這都是貪計身。要破了見惑,才證初果。所以豎出三界十分難。中國就是因為有孔子、老子之學,世間和出世間都有一定的基礎,大乘佛法中國才能接受。見惑就是:身見、邊見(不是有就是無,善惡、是非、邪正種種都是見。莊子說:圣人不死,大盜不止。就是破邊見)、見取、戒取、邪見、貪、嗔、癡、慢、疑(懷疑)。想想看,我們能夠談到這十樣事破了嗎?所以現在我們從兩頭下手,第一個破身見,身見障礙菩提心,最末斷疑,斷疑生信,才能真正信這些更殊勝的大乘圓頓教。見惑不斷,不能入圣流,要長淪生死,欲出無期。所謂貪計身者,就是執著有一個我的身體,而貪著計較。日本《會疏》說:“于自身妄執,計愛憎違順,是名貪計,是所謂我執也。”凡夫妄以自身為我,貪執計較,愛護備至,順則生愛,違則生嗔,種種分別貪著,舉體墮于煩惱。《往生論》說:“遠離我心,貪著自身,遠離無安眾生心;遠離供養恭敬自身心。此三種法(應)遠離以其障菩提心,應知。”若人老是供養恭敬自身心,障礙菩提心。老想保護這個身,換句話說就是執我。大乘行人要破我——無我。貪計身心和無我是矛盾的。《金剛經》:“若人通達無我法者,是名菩薩。”所以先要去人我,然后去法我,極樂世界人民都沒有貪計自身的想念。


      我作佛時,生我國者,善根無量,皆得金剛那羅延身,堅固之力。身頂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獲得無邊辯才,善談諸法秘要。說經行道,語如鐘聲。若不爾者,不取正覺。(三十二、那羅延身愿。三十三、光明慧辯愿。三十四、善談法要愿。)


      本段有三愿。開頭兩句“生我國者,善根無量”,是三愿共同之處,所以總述在前面。善根是身口意三方面所行的善,非常堅固,不能拔動,所以叫根;又因行善可以生其他善果,所以叫做根。


      第三十二、那羅延身愿。愿文是:“我作佛時,生我國者,善根無量,皆得金剛那羅延身,堅固之力。”大意是:往生極樂世界的人,都得到那羅延金剛的金剛身,具有非常堅強牢固的力量。其中的“金剛”,梵語就是跋折羅,翻成金剛,是金屬中最堅硬的寶物,色如紫英,可以切玉,看來即是印度出產的金剛石,俗稱鉆石,硬度最高,可以裁玻璃。金剛又是金剛杵的簡名。金剛杵(兩頭都有尖兒)本來是印度的一種武器,密宗拿來表示堅利的智慧。所以《大日經疏》說,伐折羅(即跋折羅),是“如來金剛智印”。這就是金剛杵的名字,指金剛智印。《仁王經念誦儀軌》里頭說:“手持金剛杵者,表起正智,猶如金剛。”所以我們學佛,關鍵在于智慧。有人只是求禪定、神通,都不究竟。成佛關鍵就是智慧。唯識宗最后是轉八識成四智,八識能轉成四智就成功了,所以成功就因智慧。涅槃三德——法身、般若、解脫,因智慧才能顯現本有的法身,因智慧才能斷盡煩惱妄想而得到解脫。所以密教《仁王經念誦儀軌》說:手持金剛杵表示行人發起正智,這個智慧如同金剛,能破一切,但不被一切所破。“那羅延”,譯成勝力或堅牢,有四種涵義:⑴梵天王的另外一種名號;⑵天力士的別名;⑶那羅延天三面,乘鳥(表示飛空)是佛的化身;⑷那羅延金剛是十九執金剛之一,《維摩詰經》稱之為那羅延菩薩。從以上顯教經論可知,愿文中“金剛那羅延身”是指天界那羅延力士,手持金剛杵,具有金剛身與堅固力。至于密教中,執金剛、金剛手、金剛薩埵是一個名字的不同翻譯。根據《仁王經念誦儀軌》:“此金剛手(是密教金剛中的第一位),即普賢菩薩也。手持金剛杵者,表起正智,猶如金剛,能斷我法微細障故。”把人我、法我,極微細的障礙都能夠破除。我們往往有時能破除一點很粗的東西,還有極微細的東西觀察不到。有人說我沒有妄想了很清凈,不知道你這“妄想如急流水”,不是你自己的心能感覺到的。就好像電鋸在那一樣,開起來之后你看不見它轉,就看像一個整的盤子在那一樣。心中還有這一種的所謂行識,色受想行識、行蘊,這個你不可見。《圣無動尊大威怒王秘密陀羅尼經》說:“此金剛手是法身大士,是故名普賢。即從如來得持金剛杵。其金剛杵(一般是五股)五智所成,故名金剛手。”經中指出金剛手是證法身的大士,所以顯教稱之為菩薩,密教稱為金剛。按密教之義,金剛就是現威猛相的佛(一般的現凈善相的佛)。又指出就是普賢,這里的普賢是指他的果位,稱為普賢王如來。所以不宜只看作是護法。金剛手是從佛(表在如來處)得到與執持金剛杵,此杵乃表法,這是五智所成。密教在四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之上更加法界體性智,成為五智。金剛杵一般是五股,表示是五智所成。手中執持的金剛杵是五智所成,那么那羅延身必然是智慧之體,也即是金剛之體,也常稱為金剛身(身和心是有一定的關系的。所以六祖的身體讓紅衛兵給砸破了,佛源禪師把骨頭又撿起來,當時也冒著生命危險給埋了,現在還原了。他親自告訴我,砸破六祖的骨頭都是黃金色。一般都是白骨)。《密跡力士經》:“如來之身成鉤鎖體,猶如金剛,鏗然堅絕,不可破壞。”《涅槃經》:“如來身者,是常住身、不可壞身、金剛之身。”所以但證法身,何慮色身不妙,自然形成。所以往生的人,因佛的愿力加被,皆得金剛不壞身,長壽自在,并且有堅固之力。


      第三十三、光明慧辯愿。愿文是:“身頂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獲得無邊辯才。”大意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頭頂有圓形頂光,身部有身光(畫佛像,頭上一個圓圈,這是頂光;身上又是光,這是身光),都是常光,都很光亮明潔,朗照顯耀。由于光明是大智慧所發,人人有光,正因人人都已開發一切智慧。由于殊勝無上的智慧,所以人人都有無邊的辯才,宣演法音。往生的人身頂都有光。因為佛是無量光,所以往生的人身頂有光明照耀。“光明”,自己發瑩亮叫做光,能夠照東西叫做明。有兩個用處:一者破暗,可以消除黑暗;二者現法,以光來表法,就是清凈、明顯。佛的光明,是智慧之相。根據《超日月三昧經》:“大智發外,能照法界,名為光明。”意思是:內具的大智慧發露于外,能夠照法界,叫做光明。所以光明就是智慧的作用。《涅槃經》說:“光明名為智慧。”光明與智慧兩者正是一體。人人身頂皆有光明,所以人人成就一切智慧。曇鸞大師〈無量光佛偈〉說:“智慧光明不可量,故佛又號無量光,有量諸相蒙光曉,是故稽首真實明。”佛光是真實明,正與本經三真實(真實之際、真實之慧、真實之利)同體,直指真實之光就是真實之慧,智慧與光明不二,所以此光能開曉啟示情器一切諸相。又于〈贊解脫光偈〉中有“神光離相”、“因光成佛”,于〈贊無等光偈〉有“清凈光明無有對”,都是完全證實光明即是智慧,所以離相無對,整體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這才能令諸大菩薩蒙光的啟示而成就大覺,所以說“因光成佛”。《涅槃經》直指光明就是智慧,往生之人的身和頂都有常光,正顯智慧成就。又因無量光佛妙光的殊勝加持,使往生的人因光成佛,所以都能成就一切智慧(凡夫就是愚癡、愚暗,地獄中更黑暗,一點光都看不見),對于本經中所說到的五種殊勝的智慧——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都能契悟照了。一切智慧都成就了,顯示極樂國土因果同時,不可思議,并且往生的人都獲得無邊的辯才、無礙的辯才。辯才就是善巧說法的才能。《凈影》說:“言能辯了,語能才巧,故曰辯才。”能夠分辨隨順眾生,說出的語句很有才華、很巧妙,讓眾生能聽清楚,很明白。菩薩說法的智辯有四辯,也稱四無礙辯,四種無礙;也可以稱四無礙智慧。往生的人既然成就一切智慧,自然出生無邊辯才,辯才是由智慧而來。四個無礙是:⑴法無礙。教法里面的名、相、文句都不能障礙,都能夠表達得很清楚。⑵義無礙。對于教法所表達的真實義理都能通達,沒有阻隔,叫做義無礙。⑶辭無礙。中外各地的文辭方言都能通達,運用自在,這是辭無礙。⑷樂說無礙。由于具有以上三種智慧,樂于給眾生說法,所說契于正理,自在演說如來真實之義,沒有障礙,也叫做辯無礙。極樂人民都能用四無礙辯宣講法要。


      第三十四、善談法要愿。愿文是:“善談諸法秘要,說經行道,語如鐘聲,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大意是:往生的人都善于談說顯密諸法的深密之處、緊要之處(普通人只能談談枝葉,大作表面文章,深入的義理自己也不明白)。在說經與行道的時候,聲如洪鐘,字字句句如同靜夜鐘聲,震破昏迷,清醒覺心。末后兩句是:若不是這樣的話,不取正覺。這兩句同樣用于以上兩愿。“秘”就是秘奧,指法門深奧;又是秘密,指法門隱深,不易表示。《法華文句》說:“四十余年,蘊在佛心,他無知者,為‘秘’。”就是說釋迦牟尼佛四十多年把一乘實法存在心里沒有說,別人不知道,所以這是“秘”。《法華文句》說:“一乘直道,總攝萬途,故云‘要’也。”三乘法,聲聞、緣覺、菩薩三乘是權法。《法華》開權顯實,不再委屈自己,直說一乘一切成佛的法,這是實法,是直道,顯露污垢破衣中隱藏的明珠。八萬四千種修行,莫不從此一門而入,所以說“總攝萬途”。這就是“要”,重要、緊要、簡要等等。

    本文鏈接:http://www.www9997dd.com/post/267.html

    轉載聲明:本站發布文章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本站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請發表您的評論

    丁香婷婷影音先锋5566,麻豆主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中文字幕欧美日韩久久,国产免费午夜高清
  • <nav id="4cemw"><acronym id="4cemw"></acronym></nav>
  • <acronym id="4cemw"><cite id="4cemw"></cite></acronym>
    主站蜘蛛池模板: 窝窝视频成人影院午夜在线| japanese日本熟妇多毛| 被合租粗糙室友到哭| 日韩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免费人成在线网站| 天堂а√8在线最新版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五级| 你是我的城池营垒免费观看完整版| 丰满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一 | 美女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最近中文字幕大全高清视频| 国产白白视频在线观看2| 亚洲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冲| 亚洲五月激情网| 日韩欧美亚洲视频| 国产免费一期二期三期四期|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色偷偷888欧美精品久久久| 最新国产精品亚洲| 国产成人免费全部网站| 久久国产精久久精产国| 亚洲视频你懂的| 最新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 国产成人黄色小说|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网站| 老色鬼永久精品网站| 川上优最新中文字幕不卡|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91| 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 男人的天堂网在线|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小 | 韩国免费特一级毛片| 成年人免费的视频| 免费人成年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97大香伊在人人线色| 爱情论坛免费在线看| 国产精品蜜芽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成人| 美女一级毛片毛片在线播放| 天天综合网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