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4cemw"><acronym id="4cemw"></acronym></nav>
  • <acronym id="4cemw"><cite id="4cemw"></cite></acronym>
    無量壽經

    無量壽經原文,無量壽經白話文

    黃念祖居士《無量壽經講座》29集

    admin    2020-02-27    1740

      現在很多人就是用自己的意思,喜歡別出心裁,我怎么出現一點新招,我要跟別人不一樣,一開頭就想的是這個。現在咱不說別的,你就是學文化,學寫字、學畫畫、學音樂,你先得繼承嘛!現在有很多好東西你都不去繼承,從你這就要開始搞一個新東西,那古人的那些勞動的果實,你就全都利用不上了。你要是創新,就得從頭去開荒、拔草種種的,那這又有什么意義呢?所以很多現成的果實,你先要繼承,要“如法修行”。


      “拔諸勤苦生死根本”。“勤”是勞,“苦”是憂的意思,所以“勤苦”就是勞苦、憂苦、苦苦(苦中極苦)的意思。法藏菩薩說出請佛廣宣經法的目的,是為了拔掉眾生極苦的生死根本(佛是不妄語,地獄種種大苦確實不是虛妄)。眾生不明本來是佛,枉受輪回,沉溺在生死苦海之中,沒有出離的日子。今愿徹底救度,就是要拔除他們的生死根本——無明愛欲(所謂三惑,不但不起現行,還要把過去現在所做的種種殺盜淫、貪嗔癡,留在八識心田中的種子都拔除)。破除了眾生的妄想執著,恢復了眾生的本明,所以“速成無上正等正覺”。


      為了無量眾生脫離生死,速成正覺,我愿望:當我成佛的時候,自己的智慧光明(正報)、所居國土(依報)、我的教授(教化)、名字(佛號),都是聞名十方。大家想想這也很特殊,你看中國人誰不知道阿彌陀佛?一張口就阿彌陀佛,十方世界都知道。現在有很多人也想他的名字能夠聞名于世界,這跟法藏好像是一樣,實際是無有共同之處。所以出家人、居士最忌諱,我的修持、功夫、理解、學問,只是為了能夠聞名,我能得利益,這是邪見啊!是很壞的事情。只是為了“名聞利養”,我就示現很能持戒,但是持戒的動機,就是讓大家知道我的名,恭敬我,這是邪見。這個細微之間,這些地方很要注意。所以印光大師說,你們想作法師說法,甚至說法是為了度眾生,但是這里要提防這種為了名聞、再接受供養,那還有為了利養,這個因果就很不真了。“因地不真,果遭迂曲”。阿彌陀佛之所以要聞名十方,因為十方聞名就念佛,這是一個最殊勝、最巧妙的度眾生方法,惠以眾生真實之利,使眾生能得度。這個愿實現了,所以十方諸佛都在那贊嘆阿彌陀佛勸眾生念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蕅益大師說的好:“從事持達理持”。你先事上這么念去,當你念的很誠懇很清凈,對娑婆世界無所留戀了,名聞利養都放下了,只是清清凈凈的一句阿彌陀佛的時候,不知不覺就達到了理持;從持名念佛不知不覺也就實相念佛了。地前三賢做不到的,無住生心,你暗合道妙不知不覺也就無住生心了,所以這是一個“暗合道妙,巧入無生”的方法,最殊勝的方便在于此。可是我們要知道,“利心”大家還容易認識,“名心”是和“利心”同等的卑污可恥,要深自警戒!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姑息。


      法藏比丘首先提出“智慧”,因為以下的光明、國土、教授、名字,都是智慧所生。其次是“光明”,《觀經》說:“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舍。”《禮贊》說:“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為了眾生無邊,所以要光明無邊;為了眾生得道無邊,所以要光中具德無邊。“國土”是眾生來生之處,首先要眾生都了知這樣一個勝妙國土,并且這個奇特突出超踰十方,大家才愿意來。更重要的,這個國土給與眾生的真實之利最多、最大、最徹底,這就須自己的“教授名字”都勝其他佛國。“教授”是教導與傳授經法義理的意思,也就是弘化、教化(這樣的善知識叫做教授善知識)。極樂國中凡夫往生,都在此生之中位齊補處,同于兜率內院的彌勒大士,正因為殊勝教化之力。凡夫能夠往生,往生就登補處,主要是憑一句名號的功德,萬類眾生但能信愿持名,沒有不能往生的。為了眾生能持名,所以愿求自己名聞十方。并愿生到自己國土的“諸天人民以及蜎蠕之類”(天趣的人很高;蜎蠕,小飛蟲、小爬蟲之類的眾生很下等,這代表一切眾生)。這樣的眾生之類生到我國,都作為菩薩。這就證明極樂世界是一乘大法。所以人民都行菩薩道,都是菩薩,都決定成佛。正如《法華》所示:沒有羊車、鹿車、牛車,人人所乘純一是大白牛車。正如本經,往生之后個個是菩薩,個個成佛,純真的一乘法。天親菩薩的論,“二乘種不生”。只是想自覺自了,不能生極樂世界。最初沒有發大乘,在臨終能發起大乘心來,這樣才能夠往生。始終固定是個小乘的心,不能往生。那下品下生的多少年不能花開,一開之后就是菩薩。愚夫愚婦,只要一生就是菩薩,就是阿鞞跋致。


      法藏菩薩末后說:我立了這樣的愿,要勝過無數諸佛國者,寧可得否,能夠滿愿嗎?這個地方切須仔細想,要勝過無數諸佛國,千萬不可看作是法藏想要蓋過余佛,超越一切。若起這樣的心,他就絕對不能成佛了,那只能成為阿修羅王。阿修羅的特點就是逞能好勝,不允許任何人強過他;要是強過他,他就要破壞。阿修羅有兩種:一種是護法的,一種是毀法的。那毀法的,將來他的勢力盡了他入地獄。佛法不是如此,佛法是隨喜,你比我好我高興。實際我常常說,我們等于是一個聯軍,我們的敵人是共業,有一個人修行得好,就可以替我們多消一點共業。不管你學哪宗哪派,真正的修持都應當贊嘆隨喜,不是某一個獨好、獨修,這樣一個形勢。法藏菩薩不是這種心,要超過其余一切,是要使眾生得到別的佛國所得不到的殊勝方便、利益安樂。是想給眾生,而不是自己想要,要地位、要名聞、要什么什么。是想給一切眾生,希望他們所得到的好處要大于別的佛國,所以這才稱為大愿之王。這件事太重要了,又沒有先例,所以向世自在王請求開示。


      世間自在王佛,即為法藏而說經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經歷劫數,尚可窮底。人有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克果,何愿不得。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剎莊嚴。如所修行,汝自當知。清凈佛國,汝應自攝。


      世間自在王佛就對法藏菩薩開示經義說:譬如大海非常深廣,一個人用斗來量大海,一斗一斗地把海水取走,經歷了多劫的時間,尚且可以讓海露底;若有人堅定志愿,至心求道,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精進不已,沒有中止,這就決定可圓滿本愿。經文“會當克果”,“會”是必然的意思,“克”是得,“果”指愿望的圓滿。底下佛繼續說:“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剎莊嚴。”你自己深入想想,修什么方便的道法,才能成就佛剎的種種莊嚴。“如所修行,汝自當知,清凈佛國,汝應自攝”。經文就是說,怎么樣契合本愿、如法修行,你自己應當知道。愿得的清凈佛國,你應當自己去攝取。彭紹升居士《無量壽經起信論》解釋說:“法藏云:‘我發無上正覺之心。’當知無上正覺,一切愿王從此出生。一切凈土從此建立。才發此心,極樂莊嚴一時具足,故曰:‘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克果,何愿不得。’所以者何?一切法不離自心故。”彭氏之說,道出世尊此答之本意。蓋發起至心,必含圣果,因徹果海,華果同時,但當精進,何愿不得。一切因果不離自心,無有一法,居于心外。


      世間自在王佛首先肯定了,至心求道,何愿不得!對于怎樣來滿愿,一連串指出“汝自思惟”、“汝自當知”、“汝應自攝”。一口氣連下了三個“自”字,真是其妙絕倫。三個“自”字很可讓我們深思,這就跟《法華》大眾三度請求佛演說實法,世尊都回答“止止不須說,我法妙難思”。三次都用“止止,妙難思”,也就說明這事不可說,但是不可說而說也不是就停在無說之中,所以三請而后說。而且這三個“自”字,這是世尊“老婆心切”(老婆心切是禪宗常用的話,婆心就是悲心),悲心太切了。三次“止止”同此處的三個“自”字有異曲同工之妙。為什么“不須說”?就因為“妙難思”。這法本不是語言分別之所能知,唯當默契、自知。所以《法華》的“止止”,同樣是指出這個“自”字。所以這三個“自”,我們可以從禪宗公案來體會。六祖就說:“密在汝邊。”密在你那一邊。如來密藏是在你那一邊,就是說在問話者那一邊,就是你有全部如來密藏還來問我做什么?也是直指問話者自己。還有古時禪人答問,說:“汝自會取好,我不如汝。”這都是最好的開示。更直顯的,如“即汝是佛”(你就是佛)、“清潭對面”(人問:什么是佛?答:清潭對面的是佛。清潭對面不正是自己)。臨濟說聽法的人是佛。世自在王如來一連擺出三個“自”字,正跟禪宗一致。


      日本大德《會疏》對于三個“自”字有三個解釋,說:“此含三義:㈠謂法藏菩薩宿殖(同植)深厚。高才勇哲,與世超異。凈佛國土之事,久既洞達,雖佛智無所加之。故如汝所知,汝自當行之也。㈡謂攝取佛國,各隨樂欲。或取穢濁,或求清凈,或攝三乘,或愿一乘,故任菩薩意樂,宜攝取之,不用如來之指示也。㈢謂凡于凈土,有報有化。法報高妙,非菩薩之分。唯應自分,宜攝取之也。故云‘汝當自知’。”㈠“謂法藏菩薩宿植深厚”,“宿植”就是多生以來植種了很深、很厚的善根。“高才勇哲,與世超異”,這是稱贊法藏比丘的話。這個凈佛國土之事他早就通達了,雖然是佛的智慧也不超過他。這事兒如你所知,你自己可以去做。就是說你水平很高了,這些事情你自己知道。㈡攝取佛國,是各隨自己的樂欲,想怎么攝就怎么攝。有的像釋迦牟尼佛,是穢土;有的像藥師佛,是凈土。因為濁凈,是菩薩成佛各個的愿力。或者是三乘,或者只是一乘,像極樂世界是一乘法,去了都要成佛,不是已成阿羅漢就可以究竟的。所以這個佛國,就任著菩薩的欲樂自己攝取,不用如來指示,是你自己的事。㈢這是說凈土中的報土、化土。報身佛居的實報莊嚴土是報土,化身佛居的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是化土,法身佛所居的常寂光土。如來有兩種報身:⑴自受用身;⑵他受用身。菩薩只能見他受用身。所以自受用身所居的報土,也和法身土一樣非常高妙,不是菩薩所能見、能知、能測的事,因此唯有以“自分”來攝取。也就是說,唯有自己的本分來攝取。自己的本分,正是自性、佛性、真如、實相和法身。常寂光是法身境界,非菩薩之分,必須要超過這個有修行、有次第的分際。超過這一切,那只是自分。


      當年唐朝皇帝問忠國師,忠國師說:“陛下應當在毗盧頂上行履。”皇帝你應當在毗盧遮那佛的腦袋頂上走路。這是禪宗的話。所以這不是菩薩之分,你只應自分。一切佛都從“毗盧遮那”流出來的,日本稱為“大日如來”,最高的佛。不是皇帝應當如此,另外換個小太監來問,他也這么說。所以宗門叫破三關。破初關,應當見法身;破重關,是安住于法身;破三關(摩侯羅關),是法身向上,不僅僅安住在法身。所以禪宗批評:墮落在法身數中,沒在法身量里。你沉沒在法身這個量里頭了,還要超出,法身向上事。比法身還要向上,汝應自攝。


      法藏白言:斯義宏深,非我境界。惟愿如來應正遍知,廣演諸佛無量妙剎。若我得聞,如是等法,思惟修習,誓滿所愿。


      “斯義宏深,非我境界”。法藏菩薩答佛的開示,稟白說:佛所說的義理太廣大(宏是大)、太高深,不是我的境界。“境界”,佛常說的話。現在有些修行人,就是以境界來顯示、施展,表演這些奇異功能,這是很不合乎佛教的意思。宗門根本不許談境界,不談就算了,你談就正表示你著魔。教下只許論功夫,也不是談境界。我功夫怎么樣了?我心是不是很掉舉、還是很不安如何如何,這個功夫怎么樣情形之下可以有所改善,在功夫上可以談論、交流。但是雖然不許談,還是可以有境界。什么叫境界呢?“境”,是指心所游履攀緣的地方。它不是腳所行履經過的地方,而是你心所能達到的地方。你心之所游,心之所緣,所以叫做境。例如眼所見的色,若看見顏色,這個顏色就是眼識所游履之處,就稱為色境。法是意識所游履的地方,稱為法境。“界”,前已解釋。所以境界是指心所能行到的、意所能攀緣的處所,以及自己修持所得到的結果。“非我境界”,表示這不是我的水平,不是我心所能達到的、我心所能想到的,我理解不到這個境界,這不是我的境界。


      “非我境界”。上面世自在王如來用三個“自”字,叫法藏自己知道,自己去做,他這說不是我的境界。日本峻諦師解釋說:“斯義宏深,非我境界者,亦有三意:⑴謂菩薩常途凈土之行,我已知之。今欲得諸佛土之中最勝凈土,斯義宏深,非我境界。⑵謂實雖隨各自樂欲,應攝取之。今欲五乘齊入報土。斯義宏深,非我境界(報土乃法身大士所居,今令二乘、人天乘齊入報土,故非凡情所能測)。⑶謂雖法報高妙,非菩薩之分。我能經無量劫,當克獲之。(法報二身經無量劫,必可悟證,但當下尚非其分,故下云非我境界。)斯義宏深,非我境界也。雖有三義不同,拋卻己分,專歸佛力,斯乃法藏菩薩自開他力法門也。”峻諦師“開他力門”之說,正明凈宗超情離見,不可思議,究竟方便,果覺因心之無上妙諦。他也從三方面來解釋:⑴法藏比丘很高明,我雖已知諸菩薩一般的攝持凈土之行,可是我要成就的是諸佛土中最殊勝的國土,這個不是我的境界。⑵當然各個都是隨著自己的欲樂來攝取的。可是我現在想讓五乘都能入報佛的凈土。五乘有六種不同的解釋,我們取一個最通途的,就是人、天、聲聞、緣覺、菩薩。這是從斷惑來說的,要斷了見思惑才是聲聞緣覺,要修五戒才是人,修十善才是天。我是想讓這種水平的人一齊入報佛土,這是十方世界之所無。五乘中只有菩薩乘才能夠入報土。所以凈土法門之特殊在此,十方世界之所無。極樂世界最特殊是在于它的凡圣同居的凈土。釋迦牟尼佛的凡圣同居土就在我們這兒,我們也有圣。文化大革命之前,福建的和尚到了五臺,見著文殊菩薩。有好多親見文殊菩薩的證明,這不同居嗎?天臺、雁蕩,幾百阿羅漢都在那兒,也是圣。這也是凡圣同居土,但我們是穢土。這入凡圣同居凈土,去了就是阿鞞跋致。所以最不可思議,你說他是凡夫,他是阿鞞跋致;你說他是阿鞞跋致他是凡夫,十方世界之所無。所以你念《藥師經》、修藥師法成就了,藥師佛派多少大菩薩護送你去極樂世界。所以凈土法門,鳩摩羅什翻譯的“一切世間難信之法”,玄奘還加了一個“極”字,“世間極難信法”!有人這些地方還沒有能信,他不了解,如果信了之后他念佛會更勤、更精。這個不是我的境界,所以我要請佛給我開示。⑶法身境界、報身境界,是高是妙,不是菩薩之分,可是我經過無量劫修行可以達到法報的境界,但目前還不是己分,所以這個意思很宏深廣大,還是請世間自在王如來給我開示。


      世間自在王佛連拈三個“自”字,皆直指當人自性,開顯妙心,就是《觀無量壽經》里說“是心是佛”,你的本心就是佛。教導行人尊自己本有的靈性,教中叫做內重己靈。大家都要“內重己靈”,知道這個自。所以蕅益大師也講六信,要信自,這個“自”很重要。明此根本,方能生起無量無邊自覺覺他之妙行。法藏菩薩說“非我境界”,仍請佛開示,這是外慕諸圣。法藏拋卻自己分,專歸佛力。專來求世間自在王如來,這是求佛的力量,你給我開示,這是法藏菩薩自己開顯的他力門。這也是凈土宗特有的家風,叫做他力法門。凈宗所以能三根普被,一生成辦,凡夫二乘例登不退,全仗彌陀一乘大誓愿海與六字洪名的無邊功德的加持力。凈宗之所以究竟方便之處,就是以彌陀無上的果覺,作為眾生因地最初開始的發心。“因達果海”,從果海中才有這個名號。“果徹因源”,我們得果就是從念佛開始。因果同時,感應難思。說《妙法蓮華經》為什么用蓮花為經名?最殊勝的意思是出污泥而不染,不為一切煩惱所染,不但要出泥,而且還要出水。最殊勝的涵義是花果同時,蓮花一開小蓮蓬在里了,還是花的時候果已經在里了。此又是他力之妙用。更加以外圣(正是他佛)易信,己靈難明。是以末法具縛的凡夫只要能信“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切愿往生,一向持名,就可以往生。全仗彌陀一乘愿海之力,這就是他力。他力法門也叫果教派,是從佛果上開始修持的,所念這句佛號是佛歷劫精修、萬德圓滿的果實。現在我們念佛號是佛的果實開始。譬如饅頭,須經過農業、商業與廚師長時多種勞動,方才有熟的饅頭。我們現在的任務只是吃,吃就是享受佛萬德成就的果實。這是凡夫愚人所共同都能做的事。若要究明自心,唯上智所堪任。禪宗得“大死大活”,你不大死哪有大活?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能起疑情,一歸何處?這思想就老在“歸何處”這個地方專注,不為任何所干擾,就是這么一個疑的情之中。現在不參悟嗎?這悟有大有小很不同,所以宋朝大慧,大悟十八次,小悟無數次。所以念佛開悟的人,以那個念參禪。以參禪那種如醉如癡,連吃飯都忘了,心不在焉,到這時候不見得就悟,忽然死灰里蹦出個熱豆來,大死之后才能大活,忽然間,死后更生、絕處更生。他得把這個妄想要絕!這又是一個方法、又是一個方便,所以參禪是限于上智,很難。法藏菩薩因地中,悲愿宏深,開顯他力法門,上智也收、下愚也收,所以世稱“大愿之王”。玄奘大師翻譯得非常好,人到臨終的時候,以佛的力量是“慈悲加佑,令心不亂”。以佛的慈悲力來加護保佑你,使得你的心不亂,所以彌陀大愿之王惠予真實之利就在此。只要真正做到了信愿持名,阿彌陀佛就要對你負責任,他的愿就在你身上落實,仗的是他力。所以真正念佛的人,大勢至菩薩攝受這個人,阿彌陀佛從極樂世界派二十五位大菩薩隨時隨地護持你不被魔的侵擾。有人說這不是心外取法都是魔業嗎?怎么又舍棄自分求他力?這就是最圓融的地方,他力不是心外求法,他力正是自力,這是一個殊勝的方便,自他不二,生佛不二。依靠他力念佛持咒,而這個他——你念的佛就是自己,正是你的自力。“一聲佛號一聲心,迷時不念悟時念”,念的時候就是悟。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你的本心完全朗然現前。念佛的人是“此身已在含元殿,更向何處覓長安”,到天安門城樓上了,你再問:北京擱哪呢?所以要真能信他力,真能老實念,就是已經到了天安門城樓了。所謂這是極難信法!以眾生心入諸法實相,最容易的莫過于持名與持咒(當然不排除其他,都是好的,沒有一個不是絕妙最殊勝的)。說聲字皆實相,一切都是實相。所以《楞嚴經》的“首楞嚴”,翻譯的意思是“一切法究竟堅固”。沒有一件事情不是究竟堅固的。這一句佛號就是首楞嚴,一切都是法身、就是法身、就是實相,焉得不是!什么是佛?錄音機放出聲音來就不是嗎?錄音機就是、放聲音也是。但是這個很難體會,所以要從他,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誰都能念,誰都能信,一切根都攝。但是將來品位不同,分別就在此,皆是從果起修。此殊勝之他力門,正是彌陀悲愿至切處,也正是禪密兩宗方便究竟徹底的地方。自他本來是不二的,肯仗他力,即是于此極難信的法,生到凈信。難信能信,全由當人之無上智慧,這就是你的自力。所以凈宗是易行道,是方便里面的究竟方便。以上內有己靈,外有諸圣,有自有他,有內有外,這正表自他宛然。但我們應在差別中了達無差別。先師夏蓮居〈直念去〉偈:“彌陀彌陀直念去,原來彌陀念彌陀。”到這時己靈與外圣、能念與所念,全都是彌陀。所以,但能信入,老實念去,自然能所兩忘,自他不二。自心朗現,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從事持達理持,即凡心成佛心。凈宗之妙,全在于此。


      “惟愿如來應正遍知,廣演諸佛無量妙剎”。我只是盼望如來(他就請求了),“應供”、“正遍知”(用這兩個佛號代表佛的十號),請給我廣泛顯示諸佛無量妙剎,讓我知道諸佛無量無邊的剎土是什么殊勝情況。“若我得聞如是等法”,如果我能夠得聞這樣的法,了解一切佛剎的殊勝和差別,我就能夠“思惟修習,誓滿所愿”,我必定努力修習,使我的佛剎超過一切,圓滿自己的本愿。


      世間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愿深廣,即為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功德嚴凈、廣大圓滿之相。應其心愿,悉現與之。說是法時,經千億歲。


      “世間自在王如來知其高明”。“高”是崇高、高超,指持戒、禪定超過世間。“明”是明哲、明智,指智慧明朗,照了諸法。“志愿深廣”。所發的志愿深遠廣大。遠至未來沒有窮盡,普攝一切沒有遺漏,所以叫做“深廣”。“即為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功德嚴凈、廣大圓滿之相”。世間自在王佛就宣說了二百一十億佛國。為什么二百一十億呢?這有兩個解釋:⑴《華嚴經·華藏世界品》:佛剎蓮華世界海有二十重,每一重有二百一十微塵數的佛國,本經也是二百十一億,正好相合。看來是用二百一十億代表二百一十微塵數,也就代表無量的佛國。⑵《大智度論》講:“阿彌陀佛先世(因地)時作法藏比丘。佛將導遍至十方(佛把他導引到十方),示(種種)清凈國,令選擇凈妙之國,以自莊嚴其國(以自莊嚴他所愿成就的國土)。”可見佛所顯示是十方種種佛剎。根據以上兩種意見——⑴二百一十億暗括無量,⑵佛導法藏遍至十方,所以二百一十億是指十方無量佛剎,因此法藏比丘所攝佛國能勝過一切佛土。世間自在王佛宣說種種國土功德嚴凈(莊嚴清凈)、廣大圓滿(圓是圓明、圓融,滿是具足,所以圓滿就是《華嚴》的圓明具德)的無邊妙相。為了滿足法藏菩薩的心愿,就全部都顯示與宣說了。“說是法時,經千億歲”。時間長短,本無定格。現在人壽不到百歲,彌勒下生時人壽八萬歲。

    本文鏈接:http://www.www9997dd.com/post/273.html

    轉載聲明:本站發布文章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本站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請發表您的評論

    丁香婷婷影音先锋5566,麻豆主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中文字幕欧美日韩久久,国产免费午夜高清
  • <nav id="4cemw"><acronym id="4cemw"></acronym></nav>
  • <acronym id="4cemw"><cite id="4cemw"></cite></acronym>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小蝌蚪影院在线观看| 少妇高潮太爽了在线观看| 国产三级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97日日碰曰曰摸日日澡| 翁虹三级伦理电影大全在线观看| 欧美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图片第一页| 99视频免费播放| 狂野黑人性猛交xxxxxx| 斗鱼客服电话24小时人工服务热线| 国产午夜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清纯| 蜜芽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无码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 亚洲av永久综合在线观看尤物| hqsexmovie| 裸体跳舞XXXX裸体跳舞|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芒果| 四虎影视永久免费观看| 久久天堂成人影院| 亚洲精品福利你懂| 毛片免费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酒店视频| 亚洲av福利天堂一区二区三| 黄色一级毛片网站| 欧美a级毛欧美1级a大片| 国产老妇伦国产熟女老妇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欧美videos极品| 欧美变态老妇重口与另类| 国产麻豆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亚裔玉videoshd和黑人| z0z0z0另类极品| 精品人妻久久久久久888| 成人妇女免费播放久久久| 伺候情侣主vk|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