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念祖居士《無量壽經(jīng)講座》12集
??我們舉《無量壽經(jīng)》的例子,在〈禮佛現(xiàn)光品〉里,阿難跟釋迦牟尼佛說:我愿意見西方極樂世界和阿彌陀佛。佛說禮拜就見,阿難就如說禮拜,果然就顯現(xiàn)了。所以現(xiàn)在總有人說,西方極樂世界我又沒見過,好像總覺得只是書上這么說說,到底有沒有啊?如果這樣地來懷疑、來否定的話,那你自己沒見過,而過去確確實實存在的事情很多。那孔子是不是有這個人哪?你沒有見過;華盛頓有沒有這個人哪?咱們更沒見過了。所以不能說自己沒有親眼見就否定。為什么我們相信孔子和華盛頓?因為確實是多少人親眼見的,因此寫在歷史上了。西方極樂世界當(dāng)時也確實如此,多少人親眼見,就在《無量壽經(jīng)》這一個法會上,就是咱們世界上的人,兩萬——比丘是萬二千人,加上比丘尼五百,男居士七千,女居士五百,八千,四眾就是兩萬人。不但是萬人大會,是兩萬人大會,那其他的天人、阿修羅、菩薩都不說在內(nèi)。兩萬人都親見極樂世界和阿彌陀佛。而現(xiàn)在許多修持用功的人,也很多人見了,我們都不提倡見,真正佛法不是依靠這個見。但對于咱們凡夫來說,就是靠這個來增加信心。那真正要求無上道的人,還是《金剛經(jīng)》的話:“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那么《無量壽經(jīng)》里,當(dāng)時大眾所見的極樂世界完全現(xiàn)前,如在幾尺之前的地方,“阿彌陀佛即于掌中放無量光,普照一切諸佛世界,時諸佛國,皆悉明現(xiàn),如處一尋。”一切佛的世界都明現(xiàn),這個時候不但看見極樂世界,而且看見一切佛的世界,很殊勝。“乃至泥犁溪谷,幽冥之處,悉大開辟,皆同一色。猶如劫水彌滿世界,其中萬物沉沒不現(xiàn),滉漾浩汗,唯見大水。彼佛光明亦復(fù)如是。聲聞菩薩,一切光明,悉皆隱蔽,唯見佛光,明耀顯赫。”乃至于咱們世界的泥犁(地獄)、溪谷(很深),“悉大開辟”,都開開了,不是藏在里頭了。同一個顏色,都是佛的金色光明。打個比方:像水劫,它水劫的時候宇宙萬物都不見了,就看見都是水(我在河南的時候,有一次剛過了橋,碰見暴雨就不能走了,一會兒功夫,就什么都看不見了,都是水)。“滉漾浩汗”,形容水之大,之無量無邊,所見的都是大水。這個是形容佛的光,在佛放光的時候,一切別的光都不顯了。“彼佛光明,亦復(fù)如是”,也跟水是一樣的。這個時候“聲聞菩薩,一切光明,悉皆隱蔽,唯見佛光,明耀顯赫”。看不見菩薩的光、聲聞的光、一切阿羅漢的光。這個我們也很好舉個例子:比方月明星稀,月亮很亮的時候,星的光就很微弱,能看見的星星就很稀少了,也是隱顯具成。佛的光明就是如此。阿彌陀佛放光之后,一切菩薩聲聞的光都看不見了。他們不是沒有放光,他們的光隱了,在明顯之中,就包括了隱密的。從隱密這邊看,誰的光放出都是無量無邊的(燈的光,你說這屋里到哪是它的邊。這屋子好多小燈不很亮,有個大燈很亮,那大燈的光也包括在小燈的光里頭,那小燈的光你看不見了,但它還是存在),佛的光也包含在那些聲聞的光里頭。即表一切法即于佛光之一法。則一法(佛光)顯而一切法(此土萬物,圣賢光明)俱隱。這就是明顯和隱密同時都成立。是為隱顯俱成第五玄門之相。
??
??所以就要常常破我們這種邊見,要是有,就不能是無;要是一,就不能是多;要是空,就不能是色;要是眾生,就不能是佛;佛就不能是眾生。那么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到了這個地方他就不行了,差別了。所以是本無差別,是我們妄生差別。所謂一切大乘經(jīng)典,就是給我們破除這些妄見。我們學(xué)道不是長學(xué)問,而是去掉這些不正確的見。所以舍,慈悲喜舍,老子也說“為道日損”。
??
??㈥微細(xì)相容安立門。《華嚴(yán)經(jīng)大疏》說:“如玻璃瓶,盛多芥子。”像一個小小的玻璃瓶里頭,裝了很多的芥子。一個很小的東西里,可以包括很多的東西。所謂這一門就是這個意思。我們常說:“芥子納須彌”。這個實際的例子現(xiàn)在是舉不出來了,但真正的相容安立就是這個意思。一個小小芥子包含了須彌山,須彌山很多很多東西,小里頭包括大。而這里更深的意思,是在很小很小里頭,包括很多很多東西。所以現(xiàn)在科學(xué)也認(rèn)得這一點了,過去這電子就是小,我們現(xiàn)在往大了說,銀河就大,太陽系是銀河中的一員;在太陽系里頭,地球又是太陽系的一員。那么在地球上有很多物質(zhì),這個物質(zhì)里都是各種原子,原子里有原子核,有電子圍繞,跟這大的宇宙是一樣的。往小了說,再小一套、再小一套,到哪兒算最小?現(xiàn)在有比電子小多少億億倍的東西,叫做中微子,遍滿虛空,多少萬里的鋼板都能穿透,因為它太小了,什么東西都是有縫的,擋不住它。所以小是不可窮盡的(這一點科學(xué)和馬列主義者都承認(rèn)),大多少套也是不可窮盡,銀河還只是一個星云,許多星云圍著它的中心在轉(zhuǎn),這個大就比咱們想的還大,這個還是一個基層,還有更大的,往大上去沒有頭。時間,過去沒有頭,所以老找開始那一個點,那是一個很幼稚的、科學(xué)的、機械的想法,這個頭不可得,佛教叫無始,釋迦牟尼佛早就知道。所以“無始以來”,無始是什么?沒有頭,也沒有終。這個也是廣狹無礙、一多相容。它所殊勝的就是在無論如何微細(xì)之中,可以包容很多東西,所謂“一毛一塵之中,無邊剎海,一切諸法,同時涌現(xiàn),如一鏡中映現(xiàn)萬象”。現(xiàn)在我們可以舉個例子:這個間諜衛(wèi)星在空中轉(zhuǎn),給我們地球拍照,地球上的東西都攝在里頭了,哪怕地下一個士兵今兒刮沒刮胡子,它的錄像都照得很清楚。但是所有這許許多多的材料、許許多多的信息,就在一盤小小的錄音帶里頭。所以這些事情,就是微細(xì)相容安立。
??
??《華嚴(yán)經(jīng)·普賢行愿品》云:“一塵中有塵數(shù)剎,一一剎有難思佛。”一個微塵,上面我說比電子小多少億倍的那個微塵。這樣小的微塵里安住塵那么多的剎。塵是多少,那不可說不可說。而且一個微塵中所有的無數(shù)剎,每一個剎中還有難思那么多的佛。這兩句經(jīng)極表這個微細(xì)相容安立門的玄妙。又“于一毛端極微中(毛端,在一根汗毛頭上),出現(xiàn)三世莊嚴(yán)剎。”把空間也打破了。就在每位每位的汗毛尖兒上,就出現(xiàn)三世——過去、未來、現(xiàn)在莊嚴(yán)的佛剎。這三世同時出現(xiàn)。把小不能容大這個空間打破了,時間也打破了。所以愛因斯坦《相對論》以后的科學(xué),我們佛教界很歡迎,而且我們得到很多的可以來作為例子的東西。愛因斯坦這個結(jié)論很好,他說時間、空間、物質(zhì),都是由于人類的錯覺。現(xiàn)在科學(xué)進(jìn)步,時代不同了,稍微前一段大家所遇見的那些困難,現(xiàn)在就不成困難了。那個時候總要講這桌子為什么是空?很難講。現(xiàn)在科學(xué)就好講了,科學(xué)不過都是些原子,原子里不過都是些電子、中子,這些都是顆粒,顆粒都是二重性。二重性就是電波和一些能量,沒有東西,那不就是空。他說物質(zhì)是錯覺,佛教就說因為一念妄動,才有無明,才有世界。妄想跟錯覺不是很相當(dāng),妄不就是錯,錯不就是妄;想跟覺,也都是同類的,咱們說由于妄想,他說由于錯覺。空間是這樣,時間也是這樣,若沒有妄念,什么叫時間、先后?就因為你這個念,念念不停留,剛才一念,又起一念,又起一念,事實只是這個。因為念念不停留,于是乎先起這念,就要過去;正想這一念,就是現(xiàn)在;將要起那一念,就成了未來。三世就是這么出來的,都是錯覺。所以真正是大丈夫,就別在這錯覺妄想堆里過一輩子,這才是咱們出家的大事。在家人也應(yīng)該如此,不應(yīng)該讓出家人專美。“識心達(dá)本,名為沙門”,識心達(dá)本,那就離妄了,這才叫做沙門。所以《華嚴(yán)經(jīng)》這些經(jīng)文,就顯出微細(xì)相容了,不但是空間,連時間、三世都在一毛端顯現(xiàn)。
??
??在本經(jīng)〈積功累德品〉,法藏比丘在因地中,“身口常出無量妙香,猶如栴檀,優(yōu)缽羅花,其香普熏無量世界。”身口常出無量微妙之香,猶如栴檀。那多少里的臭樹,只要長一棵栴檀,全林子都變香了。他這個香如栴檀一樣那么香,如“優(yōu)缽羅華”那么香,這個香普熏無量世界。一個人的口所放的香,能夠普熏無量世界。一個人的口是很微小,而能容這樣多的妙香。“手中常出無盡之寶,莊嚴(yán)之具,一切所需最上之物,利樂有情。”有情所要這么些東西,他手中全可以放出來。一個手很小,可是他能夠出無盡的寶,能滿一切有情眾生所需之物,這又是微細(xì)相容。再有〈寶蓮佛光品〉,極樂世界蓮花中,“一一華中出三十六百千億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極樂世界的殊勝,不是畫張畫能畫得出來的,就這兩句怎么畫?那么多蓮花,一個蓮花有三十六百千億光,你就沒法畫了。而一個光中有三十六百千億佛,誰能畫?現(xiàn)在不能、我看未來也不能,科學(xué)再發(fā)達(dá)、用什么工具也不能。一光,只是蓮花光中的三十六百千億分之一,表示極微細(xì)。而一光含攝三十六百千億佛,表微細(xì)中含容一切諸法,同時也表現(xiàn)極樂世界的殊勝。現(xiàn)在這些例子都打破了,小的里頭還有小的,也都包括了無量無邊的東西,所以微細(xì)相容。
??
??㈦因陀羅網(wǎng)法界門。以上六種都是表現(xiàn),小能容大,一多相即,這只是一重的意思,而未明重重?zé)o盡相入相即之義。因陀羅網(wǎng)是多重的,我們更不好思議了。以前這些境界,都是跟我們腦子所想的是不一樣,跟我們常識是不合的。所以現(xiàn)在有很多人是唯常識論,他只認(rèn)常識,常識能說得通的他就相信;那違反常識,他就覺得都不對。那就太可憐了,你的常識就那么一點點,那常識之外的東西多了,這個都打破這些概念,因陀羅網(wǎng)是多重的。怎么叫多重呢?帝釋(天帝)宮殿之中所懸之珠網(wǎng),叫做因陀羅網(wǎng)。網(wǎng)上有一千個珠子,互相映照。珠子就是圓的鏡子,鏡子要是圓的就不可思議,也就很微妙了。這個鏡子也就很妙了,來什么照什么,它是平面的。圓的就照十方了,這一個珠子就把其余的九百九十九個珠子,都照在這一個珠子里頭了。一個珠子可以容了其余的九百九十九個,一中就有多了,這是一重;每一個珠子都帶了九百九十九個,這樣九百九十九個珠子又?jǐn)z在一個珠子里頭,這就兩重了。這么一說,好像我們還不容易體會,我今兒給你們舉個例子:如兩個人相看,我看見他,他看見我。第一重,他進(jìn)入我的瞳仁里了,我瞳仁里有個小人;我也進(jìn)入他的眼睛里了,他瞳仁里有了我。但是要知道,我的眼睛里有你,所以你看見的我,是帶著你進(jìn)了你的眼睛里頭了,多一重了;我看見你,可是你瞳仁里頭有我,我又把我通過你又帶到我眼睛里頭來了,這兩重了。實際上這個無窮盡。你想想看看,瞳仁里還有瞳仁……,是不是無窮盡哪?就兩個鏡子對照,你就看見無窮的鏡子,不信回頭你把兩個鏡子對著一擺,不知道是多少鏡子。一個珠子現(xiàn)一切珠影,是第一重;一個珠子所現(xiàn)的一切珠影,又現(xiàn)在九百九十九顆珠子里,又再帶到一顆珠子里去,第二重。這是重重?zé)o盡的重,如是千珠重重映現(xiàn),來譬喻一切法的相即相入,一切法的相即相入是這樣重重?zé)o盡的。還不是機械那樣的相即相入。
??
??《無量壽經(jīng)》中的〈寶蓮佛光品〉說:在極樂世界“眾寶蓮華是周滿世界……一一華中,出三十六百千億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一一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為十方說微妙法。如是諸佛,各各安立無量眾生于佛正道。”阿彌陀佛是一個佛,阿彌陀佛一個佛的佛國里頭有無數(shù)的蓮華;一朵蓮華里有三十六百千億光,在一個光里有三十六百千億佛。你看,從佛到蓮華,蓮華放光,光又現(xiàn)佛。這一切佛都在說法,“安立無量眾生于佛正道”。上第六門中所說的,“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是微細(xì)相容門,這是一重的相即相入。更徵其前后之經(jīng)文,則可廣顯重重?zé)o盡之相即相入之妙義。極樂世界有無數(shù)的寶蓮華,一個華中放無數(shù)光,一一光中有無數(shù)佛。佛現(xiàn)國土,國土中又有無數(shù)的蓮花,蓮花又放光,光又現(xiàn)無數(shù)的佛,這樣下去是沒有窮盡的,說重重?zé)o盡。所以就超情離見,不可思議。我們老在情見之中,不但對于這種很玄妙的玄門很難體會,往往就是寫得很明白的經(jīng)典的意思,也不容易體會真實義。所以每一蓮華喻一帝珠,如是蓮華周滿佛國。可見本經(jīng)正顯《華嚴(yán)》因陀羅網(wǎng)重重?zé)o盡、事事無礙之玄門。
??
??㈧托事顯法生解門。這個就特殊了,就要給密宗和禪宗的理論根據(jù)了。“托”,依托一個事情,來顯現(xiàn)“法”。通過事來顯法,也就是來顯出本來的理體,也宣說一切妙法。“生解”,讓眾生得到真實的解。“托事”,由于上面的七種重重?zé)o盡,所以任何一個微塵、一個毛端,都是事事無礙法界,都是重重?zé)o盡不可思議。因此,就可以把任何一個微塵、任何一個事相,來顯現(xiàn)法界的全體。如《華嚴(yán)經(jīng)大疏》說:“立像豎臂,觸目皆道。”立像,凈土法門也有觀像,一尊佛像,就看這個像。密宗可以觀法器,觀像,觀字種,觀曼陀羅。幾個法器擺在一起就是個曼陀羅,幾個種子字湊在一起是個曼陀羅。你到佛殿看見天花板上,好多梵文的字,那都是字種,那個字種湊在一起就是個曼陀羅,就是一個佛的壇城,都是“立像”。“豎臂”,豎個胳臂。“觸目皆道”,碰著你眼睛的,都是無上之道。你所看的,沒有一點地方不是道的。從前有一個人,在佛殿上吐痰,別人就批評他:“你怎么在佛殿上吐痰?”“好!請你找個沒佛的地方我來吐。”那人沒法說了。哪兒沒有佛?“立像”,實質(zhì)上到了密宗最高的心地法門,跟達(dá)摩祖師的禪完全是一味的。別人以為密宗之殊勝,就是因為它有很多法種種的,不是的,那還都是方便。主要最后最高的還就是達(dá)摩祖師的禪,六祖的禪。南禪不是北禪。
??
??“豎臂”,禪宗的第一則公案,就是釋迦牟尼佛拈起一支花來讓大家看,這不就是托事顯法生解嗎?可是大眾都莫名其妙,只有金色迦葉破顏微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囑咐摩訶迦葉”。所以教外別傳,不立文字,也沒有階梯。會,就是;不會,銅墻鐵壁。又俱胝,禪宗一個大德,他住庵,一天來一個比丘尼,進(jìn)來之后連斗笠都不摘。你可以摘一摘笠子嗎?比丘尼說:“你道得就脫掉笠子。”能說得出一句來,就“道得”。那道得當(dāng)然就富于禪機的。他無言可對了,就說:哎呀!天也很晚(因為來的是女的,也不方便),外頭是這種很野的地方,你在這兒留宿一晚吧(怕她晚上有危險)。她就說:“你道得即住。”你能說出一句來,我就留下。他說不出,那人拔腿就走。俱胝很慚愧,我這個男子漢,連一句都說不出,就想離開。晚上做夢,夢見告他不要走,明天有個肉身菩薩可以來。結(jié)果第二天天龍來了,他就請問,天龍就豎一個手指頭(我就是說明這個豎臂,豎指和豎臂是一樣的),俱胝就開悟了。所以以后凡人見他問話,他都是這么回答,說一指禪。他說:“吾得天龍一指禪,一生受用不盡。”他接人問什么?都是這兒,所以就是豎臂。像雪峰,南來的把球給滾出來,那大惠用大竹篦子,都屬于這一類。還有,靈云一看見桃花,大悟了。靈云是云門的師父,云門是一宗。他說:“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自從一見桃花后,直至如今永不疑。”前疑永斷,一點疑惑都沒有、斷了。這很不容易。香嚴(yán)就是擊竹,他那兒掃地,看見地下一個石子,撿起石子一扔,旁邊有竹子,打到一棵竹子上,啪、一響,開悟了。“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碰到竹子這一響,把所知的都忘了,不用再修持了。這都是屬于這一門,“托事顯法生解門”。《無量壽經(jīng)》中〈菩提道場品〉云:“又其道場,有菩提樹。……復(fù)由見彼樹故,獲三種忍:一音響忍。二柔順忍。三者無生法忍。佛告阿難:如是佛剎,華果樹木,與諸眾生而作佛事。”花果樹木都是相,它給眾生作殊勝的佛事,一見彼樹,可證無生法忍,就是第八玄門“托事顯法生解”之玄旨。由于因陀羅網(wǎng)重重?zé)o盡,所以一切無盡無邊的東西,正合一毛一塵之中,“青青竹葉無非法身,郁郁黃花盡是般若”。竹子都是法身,菊花都是般若,那豈但竹子、豈但黃花,那何處不是?
??
??㈨十世隔法異成門。此門表延促無礙,延促同時,一萬年和一秒鐘是同時。以上八門,橫著說圓融之相。這個是豎著說,單指時間。十世者,過、現(xiàn)、未是三世。過去、未來、現(xiàn)在,每一世里又有三世,過去里有過現(xiàn)未,現(xiàn)在有過現(xiàn)未,未來有過現(xiàn)未。怎么一世里有三世呢?我就用現(xiàn)在的例子來說:現(xiàn)在講這個書,既然在講就是相續(xù)的,我現(xiàn)在在講書,剛說過的那一句,是過去;現(xiàn)在這一句正說,是現(xiàn)在;下面還有一句要說,這是未來。過去一句、現(xiàn)在一句、未來一句,擱在一塊,正是現(xiàn)在講書。還說正在講,已經(jīng)就包括過去了,過去、未來也都是如此。所以三世,每一世又各有三世,就是九世,九世互入,為一總世。總世與前九相合,就是十世。此十世是相隔之法,時間,過去,現(xiàn)在。本來相隔之法,同時具足顯現(xiàn),相異而成,所以叫隔法異成。別異之法俱時成就,謂之異成。《華嚴(yán)》有三種:晉譯《華嚴(yán)》最早,是六十卷;唐譯《華嚴(yán)》是八十卷,加上最后譯的《四十華嚴(yán)》的《普賢行愿品》成為八十一卷。這是晉譯《華嚴(yán)初發(fā)心功德品》說:“知無量劫是一念,知一念即無量劫。”正說明這個玄門。這一念的時間,就是無量的劫了。“劫”,多少百里的大石頭,天人穿極輕的薄紗衣服,五百年下來一下,用袖子摸這石頭一下,什么時候把石頭摸完才叫一劫。這個時間就不好算了,多長。無量劫就是一念,還是愛因斯坦說對了,時間是錯覺。又《普賢行愿品》:“盡一切劫為一念”,“我于一念見三世”。這當(dāng)前一念,可是已經(jīng)見到過去、未來、現(xiàn)在了。表示延促同時(延是延長;促是很短),長短的時間是圓融的,三際一如之義。我們常常說三際一如,三際指過去、現(xiàn)在、未來。過去如是,未來如是,現(xiàn)在如是,三際都是如。說它是三,它又如一;說它如一,也可以把它分為三世,這就是佛法的微妙之處。《大疏》說:“若一夕之夢,翱翔百年。”一夕,《聊齋》的故事,黃梁夢,煮小米飯,這個飯還沒煮熟呢,他已經(jīng)從考中狀元做二十年宰相,最后又罷了官,被仇人殺了。他這已經(jīng)是一百年了,可只是一會兒的夢。在本經(jīng)〈大教緣起品〉中同樣的:“能于念頃,住無量億劫。”在一念的時間里頭,能安住無量億的劫。〈德遵普賢品〉云:“于一念頃,遍游一切佛土。”在一念的時間里頭,遍游了一切佛土。一切佛土,就是無量無邊的佛土。〈歌嘆佛德品〉云:“于一食頃,復(fù)往十方無邊凈剎。”在一頓飯的時候,到了十方無邊的凈佛剎。都是顯第九玄門,這個時間,短和長相如。
??
??㈩主伴圓明具德門。橫的萬法、豎的萬法(橫代表空間,豎代表時間),都合起來成為一個總的緣起,法法都是相交相徹,你徹我、我徹你;故隨舉一法,其他一切法即伴之而緣起。亦即舉一法為主,則其他一切法皆為伴,而赴于此一法。更以他法為主,即余法成伴而盡集之。所以我隨便說一個法,就以這個法為主,其余的法跟著成為它的伴侶。就好像我們在北海看見水上起波,我們可以隨指某一個波為主(其余的波跟它都連著的),其余的波就成為這個主之波的伴侶。另外舉一個波作主,剛才這個主也就成了那個的伴侶。所以一法中就有一切法,也就是一法可以圓滿一切法的功德。如北海的波浪,為什么是這樣子?很多因素,岸、石頭、地、風(fēng)、種種慣性都是條件,來決定波的形狀。水在動,前一個波的樣子,決定下一個波的形狀,所有的波,都起決定作用。所以隨便舉一個波來看,它過去、現(xiàn)在、未來將要什么情況,以及其它因素的一切情況,都在這一個波里。你怎么給隔斷呢?劃到哪算是這個波?它跟其它波都連著的。所以一個波為主,其余的波都成了伴,其它一切波中所有的一切的信息,都可從這個主這兒得到。是名圓滿具德。所以《大疏》說:“如北辰所居,眾星拱之。”北辰就北極星(老的名叫紫薇星),它所在的地方眾星拱之。就是指定一個為主,其余都向它朝拱。
??
??今本經(jīng)以“發(fā)菩提心,一向?qū)D睢睘樽冢园浲臃鸬摹笆畋厣浮保鳛樗氖嗽傅闹黧w、根本。我們特別重持名念佛,名具萬德。這一句佛號圓滿具足一切法的功德。所以念佛法門,舉體就是華嚴(yán)玄門圓明具德的真實義。蕅益大師說:一句佛號,三藏十二部的道理都在里頭。一切戒律都在里頭。禪宗的一千七百則公案都在里頭。還有一句,一切禪定的功德都在里頭。我不是說一律都要念佛,你持咒、參禪都可以。但是我們的修持,要用這樣的觀點,不要老覺著不足,我這個好像不如他那里,他有些什么優(yōu)點。所以有人一生病,就要念藥師法;一死人,就要念地藏法;過兩天又要修點財神法,又要拜懺,一聽說參禪好,要參禪;一說是持咒好,就拜要求灌頂種種的。他不知道,一法就具一切無量法的功德。能有如是見,所以圓人修行一天,等于普通人修行一劫。能夠這樣如實地信受,能成為你的見,你就是圓人。跟大家一樣吃飯睡覺,別人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別來,但是你修行一天等于別人一劫。所以本經(jīng)〈三輩往生品〉中:“乃至獲得一念凈心,發(fā)一念心,念于彼佛。此人臨命終時,如在夢中,見阿彌陀佛。定生彼國,得不退轉(zhuǎn)無上菩提。”只念一句就行了。此明凈心念佛一聲之無量不可思議功德。又大愿中有聞名得福愿。十方眾生聽見阿彌陀佛名字,“壽終之后,生尊貴家,諸根無缺,常修殊勝梵行”。這個密宗還要挑下世緣,而且很難,怎么選胎。這個你只要聽了阿彌陀佛的名字,就具足這個優(yōu)越性了。又“聞名得忍愿”,他方菩薩聞了阿彌陀佛的名號,當(dāng)時就得一二三忍,證不退轉(zhuǎn)。那無生法忍就得到了。真正得無生法忍是八地菩薩,那還了得。可見彌陀名號,微妙難思。如東密《阿字觀》云:“自阿字出一切陀羅尼。自一切陀羅尼生一切佛。”阿字主也。一切陀羅尼與一切諸佛皆伴也。一字之中,主伴功德無量無邊,是即圓明具德之玄意。這也都是《華嚴(yán)》的道理,從一個阿字,出生一切陀羅尼;一切咒都從一個阿字出來的;從一切陀羅尼生一切佛,那么一切佛就在這一個“阿”字里頭出來的。所以興教大師也這么說,為什么念阿彌陀佛有好處?阿彌陀佛里有這個“阿”字。這么來說,持名的人就可以放心了。你要真正能放心的話,那我也就真正要向你致賀。這些古德,沒有一個要騙人的,都持戒,妄語還得了,尤其在法上。在法上說假話去騙人,那是大妄語,比詐欺取財嚴(yán)重得多。
??
??圓明具德之中,我們看見極樂世界例子很多。又彼國土,色聲香味觸(五塵),一一都圓明具德。所以極樂世界有好處,為什么要去?一一圓明具德,見光、見樹、聞聲、嗅香,莫不增益善根,又沒有退緣。阿彌陀佛的愿力就是不退,一生之后就是阿鞞跋致,又壽命無量,所以決定成佛。怎么說色聲香味觸都是圓明具德呢?我們還引了很多經(jīng)文:“若有眾生,見我光明,照觸其身,莫不安樂,慈心作善。”見光是色,色起作用,圓明具德。聲音,八功德池的水,“波揚無量微妙音聲。或聞佛法僧聲、波羅蜜聲、止息寂靜聲、無生無滅聲、十力無畏聲;或聞無性無作無我聲、大慈大悲喜舍聲、甘露灌頂受位聲。得聞如是種種聲已,其心清凈,無諸分別,正直平等,成熟善根。”種種聲音,圓明具德。香,“流布萬種溫雅德香,其有聞?wù)撸瑝m勞垢習(xí),自然不起(聞到香,這塵勞污垢的習(xí)染都不起)。風(fēng)觸其身,安和調(diào)適(風(fēng)吹的香到你身上安和),猶如比丘得滅盡定。”香也是圓明具德。味,“若有眾生,睹菩提樹,聞聲,嗅香,嘗其果味(嘗嘗菩提樹果子的味),觸其光影(接觸到光、接觸到影),念樹的功德(這是意根),皆得六根清凈,無諸惱患,住不退轉(zhuǎn),至成佛道。”所以色聲香味觸,連法也包括在內(nèi),這一切一切都是圓明具德。再補充一個例子,〈寶香普熏愿〉曰:“其香普熏十方世界,眾生聞?wù)撸孕薹鹦小!睒O樂世界的香,是普熏十方世界的。所以大家常常有這個情況,在修行的時候,或者心清凈的時候,會聞到一陣很清妙之香。可見一毛一塵,莫不圓明具德。
??
??《華嚴(yán)玄談》里頭講:“諸法何故事事無礙?從唯心所現(xiàn)故。諸法之本原,非有別種,唯自如來藏心緣起之差別法,故必有可和融之理。”這一切法為什么能夠事事無礙?就是“從唯心所現(xiàn)故”。因為一切法皆是心之所現(xiàn)。“唯心”,唯獨是心之所現(xiàn)。“諸法之本原,非有別種”,沒有別的東西。唯是自己的如來藏心,一切眾生都具有如來藏心,緣起的差別法。從這個心而緣起有種種差別,所以森羅萬象出現(xiàn)了一切。因為正是從自己心之所顯現(xiàn),它是一個體、一個性,因此就必然有可以和融之理。不管是小,或者有大;或者是一,或者是多;或者是長,或者是短;或者時間,或者空間,皆無非是心之所顯現(xiàn)。一心所現(xiàn)之物,自然可以融合。所以《華嚴(yán)金獅子章》說:“或隱或顯,或一或多,各無自性,由心回轉(zhuǎn),說事說理,有成有立。名唯心回轉(zhuǎn)善成門。”本來它沒有自己獨立的體性,都是由于心之轉(zhuǎn)現(xiàn),所以我們可以說事說理,有成有立。因此這個叫做“唯心回轉(zhuǎn)善成門”。都是心那兒回轉(zhuǎn),而善于成就一切。唯心善成門,就是主伴圓明具德門。因為一切皆是本心,那么,一切功德就是不可思議。
本文鏈接:http://www.www9997dd.com/post/290.html
轉(zhuǎn)載聲明:本站發(fā)布文章及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本站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
相關(guān)文章
- 黃念祖居士《無量壽經(jīng)講座》前言
- 黃念祖居士《無量壽經(jīng)講座》01集
- 黃念祖居士《無量壽經(jīng)講座》02集
- 黃念祖居士《無量壽經(jīng)講座》03集
- 黃念祖居士《無量壽經(jīng)講座》04集
- 黃念祖居士《無量壽經(jīng)講座》05集
- 黃念祖居士《無量壽經(jīng)講座》06集
- 黃念祖居士《無量壽經(jīng)講座》07集
- 黃念祖居士《無量壽經(jīng)講座》08集
- 黃念祖居士《無量壽經(jīng)講座》09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