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4cemw"><acronym id="4cemw"></acronym></nav>
  • <acronym id="4cemw"><cite id="4cemw"></cite></acronym>
    無量壽經

    無量壽經原文,無量壽經白話文

    黃念祖居士《無量壽經講座》02集

    admin    2020-02-27    6520

    ??《無量壽經》乃凈宗的總綱。所謂一個網子要有一個綱繩,一拉這綱,綱舉就目張,全收了。凈土宗就以《無量壽經》為總綱。這句話當然是有所根據的,我國清代的彭紹升稱贊說:“無量壽經者,如來稱性之圓教,眾生本具之化儀。”彭紹升是清朝乾隆時期的人,父親是尚書。尚書的地位等于現在的副總理,高干子弟。可是自己也科舉中進士,但是他不做官,專心研究佛教,著作很多,凈土宗的一位大居士。他也把《魏譯》作了許多刪節,就成為第七本。同時給《無量壽經》著了一部論,叫做《無量壽經起信論》,還有《觀無量壽經略論》、《阿彌陀經略論》、《華嚴念佛三昧論》(不久前在居士林,剛剛把這個講過,很深很深,完全用的《華嚴經》,講《華嚴》里面的念佛三昧)、《一乘決疑論》、《居士傳》、《二林居士集》,著作很多,見解很透、很超,是位很難得的,不但居士中少有,出家人也不多見。他稱贊《無量壽經》是如來稱性之圓教。“如來”,佛的十號之一。“性”,就是本性,自己的佛性、自性。“稱性”有兩方面的意思:⑴稱心合適。我們用通俗的話來說,這個事你稱心不稱心?說很稱心如意。⑵相稱不相稱。如一個出家人手上拿一本雜志,封面是個黃色的照片,那我們就可以說,你是出家人拿這本雜志不相稱。所以“稱性”,和佛的本心是相稱的,佛說這些法是稱心的、痛快的,不是委曲的。佛說其他的法是委曲的,眾生難度,大家很愚癡,于是乎只好說些權說,權巧方便之說。佛說這些是大暢本懷,把自己所有的修持都傳授宣說出來,所以是稱性之談。不但是稱性之談,而且是稱性的極談,登峰造極之談,不能更超過于此了。“眾生本具之化儀”,從佛邊說,這是如來稱性之極談;從眾生邊來看,是眾生本來具有的化儀。“化儀”,就是化法四教、化儀四教。化法四教是:藏、通、別、圓。藏通別圓是不同的法,是藏教。“儀”字,就是儀式、儀規、規則、程式,也可以說是方法。還有一個很好的比方,化法如藥,化儀如藥方。化儀四教是:頓、漸、秘密、不定。有的是頓法、有的是漸法、有的是秘密法,秘密法是佛在某一個會上,對某一些聽眾而宣說的,那沒參加這個會的人不知道,所以稱為“秘密”。“不定”有兩種解釋:就是說這里各種形式都有,所以稱為不定。現在我覺得一個新的解釋很好:佛說這個法,聽的人各個領會不一樣,這是很自然,淺者領會地淺,深者領會地深,因此稱為不定。所以說《華嚴》的時候,大目犍連等等都不知道,后來到說《法華》的時候,這些大阿羅漢痛哭流涕,“云何一法中,而不知此事”。為什么在一個法之中,始終隨著佛聽,我們不知道這個事兒?這是化儀、不定。這個藥方是眾生本有的,并不是我們心外之物。所以彭居士話說的很好,是佛稱性之極談,也就是眾生本有的藥方,不是心外,所以一切都不出自心。正因為是本有的,所以你來使用就更合適,并不生疏,并不是外來橫加于你的,就是啟發你的。

    ??

    ??日本和尚釋道隱稱贊《無量壽經》為:“如來興世之正說,奇特最勝之妙典;一乘究竟之極說,極速圓融之金言;十方稱贊之誠言,時機純熟之真教也。”如來出興于世,這個是正說,不是權說、委屈之說。“奇特最勝之妙典”,這個是最奇特了,生到極樂世界,說你是凡夫又是阿鞞跋致,說你是阿鞞跋致又是凡夫,這是十分奇特。光奇不可貴,它最殊勝,這樣凡夫才可以得度。有的人喜歡出奇,喜歡出新,以為創新出奇就是好,創新出奇有什么可貴?故意作點怪,從前沒有的,是新奇了,毫無可取之處,毫無價值。它又最殊勝,就在于凡夫可以成為阿鞞跋致,本來凡夫絕無此望。所以佛之大愿是要度眾生,我們的愿也是要度眾生,怎么度?就有這個奇特最勝之法。密法就是三句話:“大悲為根,菩提為因,方便為究竟。”離開悲心就什么都不能談了,大悲是根,菩提為因,菩提就是覺,這是因;因是什么,果就是什么,徹底成就要有度生的方便。你告訴一個方法,眾生都是做不到的,有跟沒有一樣。而這個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所以這就是殊勝的方便,以這個方便才是究竟的成就、究竟的果實。有度生的方便,不是一個空談,所以出家是大丈夫事,非將相之所能為。你是擔負著這樣的使命,要救度眾生。相就是總理,將就是總司令。大丈夫的事業,不是總理、總司令這些人所能做的事,因為他們所救度的是有限量的、不徹底的。“一乘究竟之極說”,這是一乘到究竟徹底。“極說”就是登峰造極的佛的言說。“極速圓融之金言”,最快了,我們就在這一生中,如果凈業成就佛就來接引加持你,使你臨終的時候不亂而得往生,所以極速。而且這是非常圓融,世尊把這個能夠普被三根極殊勝的圓教,讓眾生都能接受,所以十方佛都稱贊釋迦牟尼佛能于此世界宣說這個法門。這是最快、最圓融的金口所宣之言,所以稱為“金言”。“十方稱贊之誠言”。《阿彌陀經》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是六方佛,因為鳩摩羅什大師知道秦人尚簡(那時稱中國人為秦人,和有的稱中國人為漢人,在美國唐人街,稱中國人為唐人,是一樣的事情),所以翻譯的很簡單,只說六方佛,他把那四方佛刪了,因為是重復。真正等到玄奘大師翻譯的,十方佛都有,就不是東西南北了,加上四個犄角,都有什么佛稱贊。這本書,我在居士林時印的,有三種《阿彌陀經》,很多人不知道,大家常念的是《秦譯》,還有是唐代玄奘大師翻譯的,稱為《稱贊凈土佛攝受經》,再有夏老師會集了一本。所以根據《唐譯》來說,就是十方佛稱贊。“誠言”,這是誠實之言,誠懇之言,乃是“時機純熟之真教也”,時機純熟了。所以最初說法眾生都不懂,最后說《法華》,這個時機成熟了。《阿彌陀經》說,凈土法門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不但是人難信,一切世間,包括天等等,都是不容易信之法。像釋凈空法師把我的《大經解》變成繁體字,找了五個大學畢業生佛教徒作校對,當校對到第三本(我們是四本)時,一齊到凈空法師前頭發愿說:“我們五個人,每個人都是盡此一生,專修專弘凈土。”要弘揚夏老師的會集本,這是很殊勝的事。咱們班三十五個人,我們也不敢這么期望,只要有人發起這個大愿,都是極殊勝的事。這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有時候看一個老太婆她肯念佛,要知道她的善根不可思議,不可因為她是個老太婆就輕視。在美國一個老太婆,她也信的很雜,我說你這東一念、西一念,這有什么好處,你專信凈土吧!接受了。三年之后,一天在吃飯的時候,她沒有出來吃飯,別人就去看看怎么回事?外國的老人房門是不鎖的,就是怕有什么事情,所以一推就進去了,一看,這位老太婆在那端坐,腿上擺著一份遺囑寫好了,人已經往生了。再一看,前面擺著好多件孝服。在國外很多人還是講究穿白色孝服,兒孫穿的不一樣,所有應該穿的孝服,老早她利用別人睡覺時間都做好了。你看多鎮定從容,端坐、三年,這都是很殊勝的善根,這是時機純熟了。

    ??

    ??日本一億多人口,五千萬是凈土宗,差不多一半。中國現在的佛教,還是以凈土宗為主,誰都知道阿彌陀佛。我們往往忽略了,認為小孩子也會念,老太婆也會念,無知識的人也會念,就認為這個太普通了,好像不值得我去修了,不知道這是一個不正確的想法。為什么誰都知道阿彌陀佛?有無量無數的佛,大家都不知道名字,就知道個阿彌陀佛,這不是個簡單的事,這是彌陀發的大愿,我的名稱普聞!阿彌陀佛就有這個愿,愿我的名稱大家都知道,知道之后大家才能夠念佛,才能夠求生極樂世界。“名稱普聞”,這是佛的大愿之所感。如毗盧遮那佛,聽見過誰念?藥師佛還能消災延壽這多好,也沒多少人念。但就是阿彌陀佛,張嘴就來,若人遇到點危險,突然有一天地震了、房子塌了,沒把他砸死,出來頭一句話,阿彌陀佛。他不信佛也念一句,這都是時機純熟。正是因為這種因緣,所以我們來弘揚接引,這都是條件。若時節因緣不合適,那沒有辦法,佛也不度無緣。釋迦牟尼佛當年在王舍城,只有三分之一的人,知道佛名見過佛;有三分之一的人,只知道名沒見過佛;還有三分之一的人,根本連釋迦牟尼佛的名字都沒聽過,因緣很難。所以我們都知道,十方佛都稱贊釋迦牟尼佛,能夠于這個世界說這樣的殊勝之法,這是由于釋迦牟尼佛的大愿,阿彌陀佛的大愿,也是眾生的時機純熟。所以我們也不要自暴自棄,能遇到這個法門,還是很殊勝的。

    ??

    ??先舅父梅光羲老居士亦贊云:“無量壽經者,如來稱性之極談,眾生本具之化儀;一乘之了義,萬善之總門;凈土群經百數十部之綱要(凈土群經里有一百數十部,都以《無量壽經》作為總綱、心要),一大藏教之指歸也。”佛一個時代、一大藏教,這是指歸的歸宿。這個稱贊,也可以說恰如其分。上面我說了:“修什么都可以,你不求生凈土,今生可以說是無望。”但只要是修凈土法門的人,縱然今生沒有能夠得度,可是種了這個善根,或是修了其他的佛法,也種了善根,雖然沒有得度,但是輾轉到最后還是依止這個法門而得度脫。所以《無量壽經》說:“當來一切含靈,皆依此問而得度脫。”因為在《無量壽經》的法會之上,阿難看佛放前所未見的光明,他就發問:佛啊!為什么今天放這樣的光?我知道是佛佛相念,佛是在念過去佛、還是念現在佛?所以釋迦牟尼就稱贊阿難,當來一切含靈,都是因為你這一問而能夠得到度脫。因為這一問佛就說出了《無量壽經》。所以《無量壽經》是一大藏教的指歸,就是如此。

    ??

    ??“以上諸賢所以盛贊此經者”,原因何在呢?就在于本經是主張“持名念佛”的。念佛有四種法門:實相念佛、觀像念佛、觀想念佛、持名念佛。《阿彌陀經》大家都知道,稱念佛,若一日、二日、三日至七日七夜,一心不亂就往生了,提倡持名念佛。《無量壽經》也是如此,三輩往生都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本經之所以殊勝,因為本經是著重在持名念佛。蕅益大師說:念佛就是一大藏教都在里了,多少戒律都在里了,禪宗一千七百則公案等等都在一句之中。所以念佛法門是“圓滿直捷”,萬德具足,無所欠缺,直截了當。所以先師在《凈修捷要》里說:“無量光壽,是我本覺”。無量光、無量壽就是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是咱們每一個人本有的覺性,稱為“本覺”。“起心念佛,方名始覺”。雖然有本覺,你現在還不覺,就成為眾生了,這個輪回是很冤枉的事情。起心念佛才叫做始覺,你念的就是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光、無量壽,念的就是自己的本覺。所以始覺就合了本覺,是直截了當,“心作心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我現在念佛這是心在作佛,我念佛的這個心本來就是佛。所以起心來念佛,而所念的正是能起的這個心。如珠子放光,光就先照了珠子,多么直捷,念佛法門就是如此直捷。所以“聲聲喚醒自己”,句句都是叫醒自己,念阿彌陀佛你叫誰呀?是把自己叫醒。“方便究竟”,以方便為究竟。這是太方便了,就這幾個字誰都會念,人人可行,也不用閉關,隨時隨地,走路、工作、上公共汽車,你都可以念。是方便的、究竟的、徹底的,“一超直入”。從這妙莊嚴入,一超就進去了,登堂入室,所謂“一聲佛號,一聲心”。夏老師的話:“念佛時就是見佛時,見佛時就是成佛時。”所以直捷了當,一超直入,最極圓頓。這還不圓頓嗎?念佛時就是見佛時,見佛時就是成佛時。在圓頓教是最高深的教,而且圓頓中是最極圓頓。“以彌陀的一乘愿海”,彌陀發了四十八大愿,第十八愿,念十句就可以往生,所以稱為一乘大愿之海。我們唱贊子:“阿彌陀佛大愿王”。為什么稱為大愿之王?一切佛中以彌陀之愿為諸佛之王,道理就在這兒了。“六字洪名之究竟果覺”,彌陀的大愿之海,這樣一句六字洪名,是彌陀多劫修行所成就的究竟果覺;彌陀發了大愿,以種種功德莊嚴的大愿成就了,是佛果覺;彌陀名號,名具萬德,成了佛才有這個名號。我們念佛是把佛的果覺,“作我眾生之因心”,作為我們眾生因地修行的心。有因有果,佛是果地,我們是因地。念佛就是是心作佛,佛就成了我的心;我要發愿往生,跟彌陀大愿就相合了,我心中就是彌陀的名號;彌陀的名號,就是彌陀的果覺;彌陀的果覺,就成為我現在的心。所以直捷,“以果為因”,是把佛的果作為我們的因,這個因和果是同時的。所以《妙法蓮華經》,講蓮花的最殊勝之處,就在于花和果是同時出現的,蓮花一開,小蓮蓬在里頭。桃花、杏花,花謝了才看見果實,先有因,后有果。唯獨蓮花,花一開,因出現,果就出現。《妙法蓮華經》為什么用蓮花作譬喻?就是要指出“因果同時”。所以圓教之不可思議就在此。你要能圓信、圓解,修一天等于其他人修一劫。以果為因,所以因果同時。“從果起修,即修即果”,你是從果上起修的,修就是果。所以凈土法門稱為他力門,果教派,是從果上起修的,最極殊勝。這種從果上起修的只有凈土宗和密宗。別的法門要從開荒、除草、選種、播種等等,要不斷的耕耘,消除病蟲害,拔除雜草、灌溉,種種的東西成熟了,才得到果實。念佛法門,就是享受農民把蘋果樹的工作都圓滿了,大蘋果送給你,你只要吃果實就行了。也就是農民把饅頭蒸好了,送到你的面上請你吃。從果起修就是這個意思。佛的大愿已經成就了,萬德洪名已經成就了,你只要念。所以這是果教,不須要你再投身飼虎,那很不容易。本經為什么這么殊勝,被稱贊?就是因為持名法門不可思議。持名法門就是因果同時,即修即果。心作心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不可思議。

    ??

    ??《彌陀要解》是蕅益大師的著作。蕅益大師我們要特別尊敬,這是近代三大高僧之一的印光老法師的話,不是我的話。印光法師稱贊《彌陀要解》說:就是釋迦牟尼佛自己來注解《阿彌陀經》,也不能超過蕅益大師。蕅益大師是明代三大高僧里了不起的,他的《要解》不多,九天功夫寫出來的這一部書,是大光明藏中自然流出來的。誰能花九天功夫寫出這么一部著作,而且這么殊勝。我們以前都是研究《彌陀要解》,現在換了《無量壽經》,但是這部書還建議大家應當很好的去讀,這是咱們的一個寶。蕅益大師《彌陀要解》說:“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于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竟,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咱們現在會念的這句“阿彌陀佛”,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在五濁惡世成佛了,所得到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你看看這句佛號是什么份量!所以印光大師贊嘆也是如此。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印度話,翻譯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大的覺悟,徹底的覺悟。佛,就是覺悟者。“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把這個覺悟的果實,“全體”,不是一部分的,一點點的,而是全部給給咱們濁惡的眾生。在五濁惡世,眾生心中有種種的污濁惡念,把如來的無上之果都給了這樣的眾生。要知道,這個事情不可思議,“乃諸佛所行境界”。所以十方諸佛都稱贊,這是佛所行的境界。談神通,什么是佛神通?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是佛神通。現在把佛的果覺直接授給濁惡眾生,是諸佛所行的境界,除了佛沒有誰能辦這樣的事。頭一點就很明白,他不是佛也沒有這個果覺,而且也沒辦法把這樣殊勝的果覺,授給如此凡愚的眾生,只有十方的佛才能夠作得到。“唯佛與佛能究竟”,唯佛與佛才能徹底了知此事。能夠了解得徹底,相信得徹底,實行得徹底。這樣一個法門“非是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九界:六道是六界(天,外道像耶穌教講生天,在六道之一;阿修羅,種種的所謂神仙,妖魔鬼怪,都屬于這一類,他有很大的神通,可以跟天打仗;人,都是善道;畜生、鬼、地獄六道),再加上聲聞、緣覺、菩薩。所以念這句佛號,就是釋迦牟尼佛所得的無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而這樣一個果實全部給我們濁惡眾生了,這是諸佛的境界,只有佛和佛才能徹底了解,這不是九界的一切有情、有生命的眾生,用他自力所能夠相信、所能夠理解的。就是菩薩、阿羅漢,也得要佛力加被,有外力的加被,才能夠信解。若菩薩、阿羅漢,用他的自力,對于這樣一件事,把佛的果覺授給這樣的濁惡眾生,他不能相信、不能理解。他之所以能夠相信、能夠理解,是靠了他力、靠了佛力。所以今天我們在座的人,對于這樣一個事實,能夠稍微有一點點信受(能夠相信、接受),都應該慶幸,不是小事、不是小緣。對于這個事情,能夠聽到、相信一點,不能完全理解,總之是這樣的大德所說,不會有錯,這叫仰信。所以《阿彌陀經》佛說:“凈土法門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大家不要看一個人信凈土就輕視他,他信的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你還沒有他這么信,就應該知道,這一點還不如他。不要以為我們多讀了一些經論,知道的很多,比他高,那很不一定。

    ??

    ??《彌陀要解》又說:“舉此體作彌陀身土,亦即舉此體作彌陀名號。是故彌陀名號即眾生本覺理性。”“舉此體”,就是法界的本體。法界,包含一切,沒有邊際,廣大無量。以此法界的本體,作為阿彌陀佛的身、作為阿彌陀佛的土。阿彌陀佛的報身,我們常常念阿彌陀佛的贊子:“白毫宛轉五須彌,泔目澄清四大海”。白毫光宛轉像五個須彌山那么大,眼睛如四大海那么廣。佛身之大,是咱們不能想像的,這是彌陀報身。有時臨終接引看的相,有的是報身,有的是化身。化身就可以讓我們看得著了,程度特別好的能見到報身,那上品生。作極樂世界之土,那七寶宮殿、黃金為地、樹林都是各寶莊嚴,種種的這是它的土,這是凡圣同居土。上面還有三土,不詳細說了。也就用這個法界的本體,作為阿彌陀佛這一句名號。這個意思就是說,阿彌陀佛一句名號,就是全法界的本體,也就是全部阿彌陀佛的佛身,全部阿彌陀佛的國土。這個道理是不大好懂。那只有《華嚴》的道理,一就是一切,一句佛號,就所有關于佛的一切一切都包括在里頭了。法界體性就是眾生的本體,所以這句名號也就是我們的本體。這就指出來這個名號的種種殊勝功德,同時也就是我們的本覺理體,就是我們的本心。所以佛法最平等,說人人都有佛性。佛是覺悟了的人,人是還沒有覺悟的佛;雖然還沒有覺悟,我們的佛性跟佛相比,一分也沒有減少。所以《心經》說不增不減。成佛,佛性也不增;在眾生,眾生佛性也不減。所以念的這句名號,就是阿彌陀佛的身,阿彌陀佛的土,就是整個法界,就是阿彌陀佛的一切功德,就是我們的本心,所以說直截了當。因為蕅益大師這兩段很深刻,不很好懂,我們都要反復反復的體會,這個佛經是無盡藏。圓瑛法師說他講《楞嚴》,講了一百五十多遍,每講一遍有一次進步,它是無止境的。所以像這些話,不要一聽就過了,要反復的去思惟,看一遍、思惟一遍,就會取得一次的進步。

    ??

    ??“可見此經實是大悲慈父如來世尊稱性的極談,諸佛密藏,和盤托出”。“稱性”,如其本性,“稱”,稱心如意,稱其本性的登峰造極之談,不能再有其他的開示勝過于這個了。“諸佛的密藏”,什么叫“密藏”?佛沒有保密,沒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告訴人的,要秘密傳授的。怎么成了密藏呢?《法華經》說,“是法非語言分別之所能知”。佛的知見,不是語言文字分別,我們的思想所能夠理解的,所以稱為密藏。它自然成為密藏,因為大家不能懂,因為大家沒有離開妄想,在妄想沒有離開之前,要理解這個沒有妄想的境界,你是理解不到的。這個經就是把如來的密藏“和盤托出”了,所以就不可思議。本來是不可說的,但是它托出了,所以凈土法門是密教顯說,把這個密教公開地說出來了。“且此念佛法門,亦即眾生本具之化儀”。我們用的念佛法門這個藥方(化儀就是藥方),是眾生本來自己有的藥方。要知道,我們跟佛完全平等,佛法是個大平等法門,不同于其他的宗教。別的宗教,像耶穌是上帝的兒子,所以他就有最高的權和智慧,他最后就要審判,好的人入天堂,壞的人入地獄,沒有任何人再能跟神相比的了,跟神的兒子——耶穌都不能相比了,他們是上帝創造萬物。佛教不是這樣,一切是平等的。所以這樣一個殊勝的法門,這樣一個殊勝的藥方,也是眾生本有的,因為我們和佛是平等的。但是現在我們可是糊涂了,自己把自己搞糊涂了。我們為什么要學佛?說句老實話,就是要不糊涂,再明白過來。“此一句佛號,正如《要解》所示,即是眾生的本覺理性。故知此介爾能念之心,即是如來果覺”。我們能念的心,就是如來果覺。所以《觀經》說“是心是佛”,我們眾生這個心就是佛。如果本來不是佛還能成佛嗎?根本是銅,可能有磁性嗎?本來是鐵,它有這個磁性,才能磁化,才能成磁鐵石,才能做指南針。你“是心作佛”,就是我們這個心就是佛;我們用這個心來念阿彌陀佛,就是“是心作佛”。所以《觀經》里頭:“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兩句話是極殊勝,也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就在前二十年,蘇州一個比丘尼死后,天靈蓋燒不壞,她的天靈蓋上面就現出這四個字:“心作心是”。我沒看見天靈蓋,但是把它拓下來的這個人,就是曾經在廣濟寺呆過的圓徹法師。他為記載這個事情,作了很長的詩。因為這個比丘尼修持的很好,而在她的靈骨上就出現了最殊勝的四個字,這是《觀經》最根本的話,“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心作心是”。我們本來雖然是佛,但是現在糊涂了,不作了,自己的佛性不能顯現,所以要是心作佛。作了佛之后,你這個作佛的心就是佛,然后顯出自己的本來。“本來是佛,現在又作佛,是故當下就是佛”。所以直截了當。這個事情是直捷的,你念佛的心就是佛,念的就是自己。“方便究竟”,非常方便,誰都可以念,而且最徹底,這是把佛的果覺作為我們因地的心,還不徹底嗎?“奇特殊勝,不可思議”。這是大奇特之法,九界的人都不能信解,連菩薩靠自力都信解不了,竟然讓我們知道了,我們靠佛力加被,佛經給我們宣說(有人聽了還是很反感,這就說明信解還不是這么容易),我們只要有一點點信解,都應知道這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

    本文鏈接:http://www.www9997dd.com/post/300.html

    轉載聲明:本站發布文章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本站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請發表您的評論

    丁香婷婷影音先锋5566,麻豆主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中文字幕欧美日韩久久,国产免费午夜高清
  • <nav id="4cemw"><acronym id="4cemw"></acronym></nav>
  • <acronym id="4cemw"><cite id="4cemw"></cite></acronym>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天堂 | 荡货把腿给我打开视频| 欧美一区视频在线| 校花的好大的奶好爽漫画| 国产精品线在线精品国语|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亚洲AV| 色一情一乱一乱91av|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完整|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亚洲色偷偷色噜噜狠狠99网| 久久丁香五月天综合网| 蜜臀色欲AV在线播放国产日韩| 无限资源日产好片|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91|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一二区| 97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欧美日韩高清在线| 女人是男人的未来视频|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成人D啪 |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无需播放器| 冲田杏梨在线精品二区| qvod小说区图片区亚洲| 精品无人区无码乱码毛片国产| 日本漫画口工全彩内番漫画丝袜| 国产精品免费精品自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又污又爽又色的网站|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久久99热国产| 亚洲香蕉在线观看| 日韩电影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一卡2卡3卡4卡无卡免费视频| 东方aⅴ免费观看久久av| 老扒夜夜春宵粗大好爽aa毛片| 日韩免费a级在线观看| 国产猛男猛女超爽免费视频|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综合| 色综合a怡红院怡红院首页| 日本丶国产丶欧美色综合| 免费观看a级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