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積功累德
釋迦牟尼佛繼續說道:“阿難,法藏比丘在世間自在王如來面前,以及在諸天神大眾之中,發下這些弘大深廣的誓愿后,明達本心,深住于真實智慧之中,勇猛精進,專心致志憶念莊嚴佛國凈土。其所修行成就的佛國,寬闊廣大,超過任何他方佛土而堪稱最勝第一。一經建立,永恒不朽,不會衰減也不會變化。
在無數大劫的時間內,法藏比丘積功累德,心中不生貪、嗔、癡,不起一切欲念,不執著色、聲、香、味、觸、法種種,不起情欲,只是樂于憶念過去諸佛所修的功德善根。他行于寂靜的修行,遠離虛浮妄見,依持佛的“第一義諦”法門,培植積累眾功德之根本。不計較執著各種修行中的艱苦,沒有物欲,安住自法而知足,專求清白之一切善法,普施有情,利樂眾生。其圓滿宏深愿心的志向無有片時厭倦,以菩薩“十忍”之力量促進其修行成功。
對于有情眾生,則常以慈悲、寬忍為懷,和顏悅色,善言慰喻,勸導鞭策,勉勵前進。對佛、法、僧三寶的恭敬,對教師長輩的尊奉服侍,完全沒有虛情假意、諂媚阿諛之用心。對待修道的同仁,他以福德與智慧幫助其成就。言傳身教,做示范、守法規,無不以身作則。看一切事物都如同幻化,正定于不生不滅的境界中。口不臧否人物,從不譏諷誹譴他人之過錯;自身行為端正,謹守戒律禮儀;保持純正意念清凈,無有雜念污染。
法藏比丘對所有世間國家城池、聚落村寨、家庭眷屬、金銀珍寶都無所執著,義無反顧地拋棄這一切而不斷地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波羅蜜,教導眾生以無上正真之道安身立命。
由于成就了如上所述的這些功德善根,法藏比丘轉世投生之地,都自然涌現無數的寶藏,他或轉世為德才具備的長者,或轉世為在家修佛的居士,或轉世為名門望族高官顯吏,或轉世為剎帝利種姓王侯之家,或轉世為四洲之主的轉輪圣帝,或轉世為欲界六天的六天之王,以至轉世為色界諸天的大梵天王。生生世世,均到諸佛住處,尊重禮敬,誠心供養,從未間斷、所作的這些功德,難以用語言說盡。
法藏比丘身體和口中時時發出無量的奇妙香味,其香味如同旃檀和優缽羅花,那香味遍及無邊無際的世界。法藏比丘每次轉世投生,都長得容貌端正、身材偉岸,具有三十二種大人相、八十種容顏上的美好。他手中常常能夠拿出無盡的寶物,比如供養諸佛的莊嚴器具以信施舍他人的一切生活用品,他擁有最好的東西卻用于施舍,利樂有情眾生。由于這一因緣,能使無數的眾生都生發求取無上正等正覺的求道之心。”
(《無量壽經》夏蓮居會集本:(八)積功累德)
本文鏈接:http://www.www9997dd.com/post/95.html
轉載聲明:本站發布文章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本站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